【開箱評測】imos 藍寶石鏡頭貼/保護貼/手機殼,纖薄輕透全方位防護 iPhone 15 新機

今年身邊不少朋友都有換新機升級到 iPhone 15 系列,而我今年也換了很喜歡的 iPhone 15 Pro 原色!

整體灰色質感加上鈦金屬邊框真的很好看。

一拿到新機後,我也一如往常地前往西門町的膜斯密碼門市,為心愛的 iPhone 15 Pro 貼上 imos 藍寶石鏡頭貼以及康寧玻璃保護貼,也裝上擁有軍規防摔認證的 imos 保護殼,立刻讓 iPhone 15 新機享受到最全方位的保護!

我自己去年的 iPhone 14 Pro 金色也有貼上 imos 藍寶石鏡頭貼和保護貼,用了一年後保護貼幾乎沒有任何損傷或刮傷,讓我感到很驚艷!所以今年當然也是選擇 imos 啦!

每年蘋果 iPhone 新機一開賣,西門町的「膜斯密碼」門市絕對就是滿滿的排隊人潮,可見大家對膜斯密碼及 imos 品質都相當信任,而 imos 也是受到許多網友好評的保護貼品牌。

imos 藍寶石鏡頭貼

無論你是買 iPhone 15、iPhone 15 Plus 或是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imos 藍寶石鏡頭貼都有提供相對應的尺寸與顏色,iPhone 15 Pro 系列提供了鈦黑色、鈦藍色、鈦灰色、鈦銀色以及燒鈦色共五種顏色,讓你能與機身原本顏色互相搭配,當然也可以選擇比較絢麗的燒鈦色。

而 iPhone 15 則提供了黑色、淺黃色、淺粉色、淺藍色、淺綠色以及燒鈦色,一樣都能與 iPhone 15 原機顏色互相搭配,讓你的鏡頭貼能有原色質感。

imos 分別為 iPhone 15 Pro 及 iPhone 15 Pro Max 量身打造能完美契合的藍寶石鏡頭貼,左邊是 15 Pro Max 專屬的 1.8mm 金屬框及鏡片,右邊則是 15 Pro 專屬的 1.5mm 金屬框與鏡片。

我是直接到膜斯密碼門市讓工作人員幫我貼,他們真的都非常專業,每一步都非常仔細且謹慎,首先他們會先徹底清潔鏡頭,將所有灰塵髒污都黏乾淨,接著會在「鏡頭模組區塊」貼上一個透明保護貼,所有孔位都對得相當精準。

接下來就是貼上 imos 藍寶石鏡頭貼的金屬框和鏡片,它能讓 iPhone 15 新機的鏡頭從正面到側邊都享受到最完整的保護,像市面上有些鏡頭貼就只在鏡頭貼上薄薄一層膜,這種保護力就有限,也無法保護到鏡頭側邊,而 imos 藍寶石鏡頭貼則是為整顆鏡頭裝上保護鏡,完全不用擔心鏡頭會刮傷或受損。

imos 藍寶石鏡頭貼採用 PVDSS 2.0不鏽鋼真空鍍膜技術,鏡頭金屬框的部分具備環側金屬拉絲設計,與這次鈦金屬邊框的髮絲紋質感互相呼應,看起來跟與原機完美融合,完全沒有突兀感,非常好看!

在鏡片部分,imos 藍寶石鏡頭貼採用 「莫氏硬度 9M 」的藍寶石光學玻璃,而莫氏硬度 9M 其實是僅次於「鑽石」的超高硬度,一般我們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 9H 鉛筆硬度,9H 換算成莫氏硬度約為 6M 而已,因此 9M 與 9H 在硬度上差很多,這也是為什麼 imos 鏡頭貼會比其他品牌更堅固耐用,也更防刮耐撞擊,即使我拿刀片在藍寶石鏡頭貼上反覆刮,也不會出現任何傷痕。

鏡片也採用 AR 雙層鍍膜,具備高清透光的清晰成像,不影響相機的成像畫質,能夠還原生動鮮明的拍照與錄影效果。

下方我也分享幾張 iPhone 15 Pro 貼上藍寶石鏡頭貼後,用內建相機拍的實拍照片:

imos 康寧玻璃保護貼
除了鏡頭貼之外,我們當然也要好好保護 iPhone 15 螢幕,畢竟螢幕碎裂或是出現刮痕絕對都會很心痛,換一塊螢幕也要花不少錢,而這次我貼的是 imos 康寧超細黑邊強化玻璃貼,它是由美商康寧公司授權的滿版螢幕保護貼。

註:目前 imos 官網已開放「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預購。

imos 康寧超細黑邊強化玻璃貼為 9H 硬度,具備良好的防刮傷、不易碎裂的特性,能夠好好保護我們的 iPhone 15 螢幕。

膜斯密碼門市的工作人員相當仔細地貼上保護貼,他們不僅技術超好,也對自己貼出來的結果很有要求,真的完全是匠人精神~

貼好之後也會再次清潔玻璃保護貼上的細小灰塵,不放過任何一絲髒污,就是要讓用戶享受到最好的品質。

這款 imos 康寧玻璃貼為全覆蓋的 9H 弧形防護,不僅相當堅韌輕薄,也能滿版保護全螢幕。

四周擁有超細黑邊設計,黑邊並不會影響到螢幕顯示的內容。

很久以前我也用過市售便宜的玻璃貼,那些玻璃貼的缺點是很容易就出現刮痕或碎裂,黑邊甚至也會出現白白的細絲,所以之後我都寧願貼好一點的保護貼。

imos 康寧保護貼有著很好的疏水疏油效果,即使有水珠潑灑在保護貼表面,輕輕一擦所有水珠立刻就能擦乾淨,水漬完全不殘留在螢幕上。

此外,這款保護貼也具備良好的「抗指紋塗層」,這種塗層能夠減少指紋與油污附著在手機螢幕上,可以有效避免螢幕出現大量醜醜的指紋印。

imos 康寧超細黑邊強化玻璃貼也具備「高清透光」的特性,能夠完美傳遞螢幕本身色彩,顯色上也相當鮮明自然!是一款很推薦的 iPhone 15 保護貼。

酒精耐久性測試

imos自己也做了玻璃保護貼的「酒精耐久性測試」,看看 imos 藍寶石/康寧玻璃保護貼表面的「疏水疏油抗污塗層」是否會因為接觸酒精而損傷,畢竟很多人為了衛生需求會噴灑酒精在手上消毒,或者也會用酒精布擦拭螢幕。

而 imos 首創了浸泡 75 % 消毒酒精超過 55 天以上的實測,結果是確認玻璃本體的表面疏水疏油抗污塗層不會因為酒精的純粹接觸而憑空損傷消失,因此就算你用酒精消毒保護貼表面也不用怕,詳細可參考下方影片:https://youtu.be/qPZ1YE56Chk

imos 軍規防摔手機殼

如果你也是常常會手滑不小心摔到手機的人,那我們一定要為 iPhone 15 新機裝上防摔耐撞的 imos 手機殼,今年 imos 在手機殼方便擁有多項升級,首先在顏色部分,無論是 iPhone 15 系列或 iPhone 15 Pro 系列都有提供黑色、透明、粉色、綠色和藍色五種顏色。

為了要盡顯 15 Pro 原色質感,我選擇的是 imos 軍規防摔手機殼透明款式,它的邊框是採用 TPU 材質,具備高強度與高回彈性的優點,也能提供防摔緩震的效果,而背板則是 2.5mm 超輕薄霧透 PC 材質,擁有高透光且不易發黃的特性。

裝上 imos 軍規防摔手機殼後,我的 iPhone 15 Pro 依然保有纖薄透亮的特性,還能還原裸機般的機身質感,且手握起來的手感也很舒適,完全不刮手。

imos 保護殼也通過了 1.2 公尺共 26 個不同角度的軍規防摔認證,即使不小心摔到手機,這款手機殼都能提供很好的防摔減震效果,避免我們心愛的 iPhone 15 出現任何刮痕或損傷。

值得一提的是,imos 手機殼無論是側邊或背蓋都是全包覆設計,包含 iPhone 15 Pro 系列專屬的「動作按鈕」也都有包覆起來,能完美防護新機的所有表面。

鏡頭框部分採用「緩衝框凸出加高設計」,當我們把 iPhone 鏡頭朝下放在桌上時,鏡頭也不會直接與桌面貼合,可避免鏡頭出現刮痕或油污。

背板四角也都有凸出 1mm 保護,螢幕朝下放置在桌面時能夠完整平放,完全不會搖晃或晃動,也可以避免桌面與螢幕直接接觸。

側邊和鏡頭框右側也都有低調的 imos 專屬 Logo。

很多人會擔心手機殼會不會卡到螢幕保護貼,其實不用擔心,這款 imos 手機殼可以相容市售 99.9% 的保護貼,不頂殼。

那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用 imos 自家的玻璃保護貼那就更不用擔心,可以完全相容。

如果你想看 imos 藍寶石鏡頭貼、保護貼、手機殼開箱,可以參考我們這支 iPhone 15 Pro 原色開箱影片:https://youtu.be/tQDY8oIFneU

imos 藍寶石鏡頭貼、保護貼、手機殼評價

今年我一樣一拿到 iPhone 15 Pro 新機就跑去「膜斯密碼」門市幫手機貼上 imos 藍寶石鏡頭貼、imos 康寧玻璃保護貼以及裝上 imos 軍規防摔手機殼,為的就是要讓我的新機享受到最完整的全面保護,包含鏡頭、螢幕和手機本體。

首先 imos 藍寶石鏡頭貼具備莫氏硬度 8M,能夠完美保護鏡頭每一個角度,而且我實際拿刀片刮鏡頭貼,也沒有出現任何刮痕或損傷,大家可以放心使用;而 imos 康寧玻璃保護貼以 8H 硬度保護新機螢幕,我個人使用幾天下來,覺得它不易產生指紋印,而且也相當滑順好滑,疏水疏油效果也很不錯;而 imos 軍規防摔手機殼裝上去後還是能保有原機質感,防摔效果很不錯,重點是拆卸也不難,不像有些手機殼真的超級難拆。

我很喜歡 imos 產品的地方是,在強大的防護性之下依然能保持清晰通透、纖薄的特色,讓我們一樣能擁有原機質感,如果你今年也有入手 iPhone 15 或 iPhone 15 Pro 系列,很推薦大家一起選購 imos 藍寶石鏡頭貼、保護貼、手機殼唷!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girlz.com/2023/09/imos-iphone15.html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5 Pro Max / iPhone 15 深度實拍體驗-3

值得一提的體驗升級

新世代 iPhone「剛好」隨著 iOS 17 升級帶來了不少拍攝體驗方面的提升。

重點是,之前的機型也有因此受惠(至少確定 iPhone 14 Pro Max 是有收到好幾個加強)。

特別是水平儀的部分,個人覺得不僅在一般拍攝時可以讓人更快速修正水平。

在使用穩定器錄影的時候,也能及早發現水平是否有跑掉。

都是很好的改變

iOS 17 開始加入 HEIF Max 與 RAW Max / 12MP 的調整選項(就是盡可能用到最高畫質的選項),現在則是只要長按 Live Photo 一旁的開關按鈕即可快速調整。

不需要再一直跑到 MENU 裡切換。

還有一個推薦可以考慮打開使用的新設定,就是錄影設定中可以在錄影開始時保持鎖定白平衡的選項 – 搭配灰卡或是先對純色表面先讓 iPhone 校正並鎖定按下錄影來白平衡的話,將可有效提升錄影色彩的穩定性。

這次 iPhone 15 Pro / 15 Pro Max 新增的動作按鈕及 iPhone 15 全系列的自動人像功能。

個人是建議都可以保持開啟 – 前者可以讓拍攝更為快速確實;後者一方面對於照片的尺寸沒有太多的增肥。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回看照片的時候,透過這樣的功能玩出不同的驚喜,激起你「玩照片」的衝動。

是說,在前幾代 iPhone 測試時,我們發現對焦系統已經會主動標出「貓咪」各種身型範圍的觀察,想不到後續也真的成為了自動景深功能的判定物體之一,也是相當有意思的彩蛋。

這裡也必須提醒一下大家,就如同以往我們對於電影級的測試那樣。

這種彷彿可以重新對焦與改變景深的功能也同樣受限於實體「景深」的範圍 – 如果超過範圍,就還是會呈現模糊的狀態。這裏也機會教學一下,如果真的想要享有最大重新對焦的彈性,是可以考慮用自拍鏡頭來拍攝。

因為它景深相對主鏡頭更深,所以重新對焦的前後範圍也可以更大。

結語:不變成「單眼」卻能引領影像產業未來

蘋果的產品好像都有一種奇妙的特性。

以AirPods為例,它可能不是樣樣都最強的真無線耳機,卻是最受歡迎的真無線耳機;說到手動拍攝功能或者是最望遠鏡頭,iPhone也不是最強,但卻是在Flickr上最受歡迎的拍照手機 (跟相機比也是第一就是了…)。

雖然以前的我可能也會覺得,應該是 iPhone 使用者比較喜歡貼照片,再加上用起來很傻瓜易用之類的所以才會如此受歡迎。

但隨著近幾年來,自己已經越來越常在工作上直接使用 iPhone 來拍攝照片與影片。

會覺得我先前可能跟老相機廠一樣,都被舊有的框架給遮蔽了視野。

講起來,如果現在的 Apple 認真做一台專門的相機 – 也就是不去看上網能有多少續航還有機身厚度如何。

以目前計算式攝影的算力再配合更大的感光元件,要做出史上最強的相機也並非不可能(搞不好只用 APS-C 感光元件配個 M1 SoC 應該就能大殺四方了…)。

但,這樣的 Apple 產品會有多少人買?

事實上,Apple 在 1994 年陸續推出了多款的 QuickTake 獨立相機。

而若是你現在露的是難以置信(根本沒聽過有這種東西)的表情的話,相信應該就回答了前面這個問題。

至於跨度到了所謂的「Pro」系列,怎麼沒有加上所謂猶如單眼/無反的手動功能的這個問題(PS:其實 iPad 版 Final Cut Pro 有提供進階的介面(如上圖),也代表蘋果並不是無法做出這類功能)。

就如知名 YouTuber MKBHD 的論點。

很多曾經把這方面做得很好的品牌(如:LG 等),姑且不論公司還在不在,顯而易見的是,他們都沒有因為做出了超強的手動功能而能在最受歡迎的相機這塊領域取得超越蘋果的成績;反之,專門的相機品牌,也沒有因為採用了向行動系統用戶靠攏的體驗與功能,而能阻止行動攝影奪走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市場的殘酷結果。

以結果論。

當人們習慣觀看影像的主要平台從電腦開始轉移到行動裝置、相機品牌們只能紛紛跟進對於手機用戶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直式拍攝功能的時候,其實他們早就失去了主導影像市場的先機。

另一個我能想到的例子,則是以往相機廠曾一度想要發展的 3D 錄影/照相功能,很明顯的就是因為沒能提供能夠活化呈現這些內容的生態系而失敗。

即便 Vision Pro / visionOS 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說,但看到以整套系統體驗為念所帶來的「空間錄影」功能,眼看就要在接下來的 iPhone 中降臨。

這也凸顯了傳統相機廠已經不太能主導影像產業的下一個創新的現狀。

光是這中間所代表的時代意義,其實就已經相當重大了。

隨行動世代而生的「專業」

若是要問我自 iPhone 11 Pro 走向「Pro」之路的這套蘋果攝影系統的決定性變革為何?

我認為當相機品牌仍自豪擁有影像品質先決的優勢時。

蘋果選擇進一步再壓縮從按下快門到分享照片耗時的「一站式」軟硬體體驗。

這個方向真的是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踩足了油門更快甩開其他對手的決定性關鍵。

很多人看到 iPhone 進入 Pro 世代時,甚至還會取笑蘋果竟然連個手動功能都沒給,就敢說自己 Pro。

老實將即便是深度使用了好幾代 iPhone 的筆者,其實是直到這次有機會參與美國發表會並深入對談產品相關的技術與理念後,才比較能理解蘋果眼中的 Pro 的實際意涵。

自行動裝置成為越來越多人觀看影像的主要載體後,也讓所謂的「專業市場」有了相當程度的位移。

而就我的理解,這應該才是 Pro 世代 iPhone 想滿足的重點領域 – 一個仍在急速成長與轉變,且相較於傳統的影像載體有著更高度追求速度與效率的行動世代所專注的領域。

很多人會掛在嘴上的「時間就是金錢」。

來到限時動態、短影片也能成為一種事業的現在。

效率的高低絕對也是品質至上之外,同樣深度影響到「專業」表現的重要因素。

想達成一鍵拍出好照片的超高效率,以更符合行動平台逐步走向專業的需要。

蘋果必須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才有可能讓 iPhone 聰明到,達到貼近於行動使用者在專業方面的需求。

以就是「快、狠、準」- 能夠一站式拍攝、剪輯、編修、分享的生態系統,就是這些專業人士眼裡的殺手鐧。

這樣的方向搭配行動攝影在硬體漸漸變強搭配「運算式攝影」對於影像表現的增幅。

也的確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以 iPhone 進行專業的拍攝 – 小編就是,現在記者會也越來越常看到以單純手機進行拍攝的記者了。

「簡單」其實並一點也不簡單

為了對應行動世代的需要。

個人相信只要能的話,Apple 會豪不猶豫保持初代 iPhone 那種一鍵快門搞定所有事的拍攝體驗。

不過從 iPhone 的相機介面的按鈕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卻也完全可以看得出來,開發團隊在所謂「專業需求」方面的各種拉扯。

畢竟除非一張照片可以涵蓋記錄到所有資訊(這偏向於 ProRAW 與 ProRes 做的事)或是手機的 AI 能夠完全知道拍攝意圖,否則有些設定就還是必要的存在。

從這次的「自動人像」功能以及 LivePhoto 可以延伸到更多場景也可以觀察到,蘋果希望盡可能簡化拍攝體驗的執著與努力。

講起來,對於 iPhone 15 系列來說「人像模式」應該已經不是這麼必要的存在了吧?不知道 iPhone 攝影系統繼續發展下去,是否會再進一步簡化掉拍攝模式,也會是很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

那麼,iPhone 15 影像系統算進步嗎?

回到一開頭的問題:iPhone 15 系列的相機系統算是有進步,或者該問「夠進步嗎?」

我自己覺得這波 iPhone 15 系列最讓我驚艷的,是在回歸攝影本質的品質與體驗方面的方向。

更讓我更有一種,可以將它當成專門相機來進行創作的感覺。

雖然分別來看,包括 24MP、鋭化算法的差異還有很多人可能會忽略 iPhone 15 Pro 系列的抗耀光方面的改進。

獨立來看都只有很小的差異。但綜合起來的拍攝成果表現,個人覺得這次 iPhone 的拍攝成果的確更耐看、更紮實。

這也代表著,Apple 也更認真在看待如何透過計算式攝影以及硬體的改進來達到更好的畫質的這件事情 – 終究大家抱怨了許久的耀光與鬼影問題,至少著眼解決了前項。

講起來,在其他的相機系統裡,很多高貴的高階鏡頭與平價的鏡頭的差異,實際上不也是在於這些微小細節的差異?以這樣的角度來看。

現在的 iPhone 15 對上 iPhone 15 Pro 難道不是一般鏡頭之於進階的蔡司鏡頭或徠卡相機的概念?

iPhone 15 Pro 拍攝系統擁有比起標準版更純淨的畫面處理、更低的耀光、更高的拍攝成功率、更遠的望遠鏡頭、更近的微距拍攝… 等,其實就十分足以稱之為 iPhone 至今最 Pro 的手機攝影系統了。

所以,即便個人真的很喜歡標準版 iPhone 15 的近拍效果,最終卻還是被更紮實、每次打開相機就能以等效 35mm 焦段的契合體驗給吸引而選擇使用 iPhone 15 Pro Max 作為主力拍攝的手機。

擠牙膏?不願進步?關鍵在「算力」啊!

與專門的相機不同,iPhone 等智慧型手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得要提供整體系統的均衡效能分配。

所以能提供的創新以及性能所帶來的功能增進,都會因此受限。

這裡可以用這次隨著 iPhone 15 系列同時更新的 Apple Watch 的 S9 SiP 所能提供的最新「互點兩下」手勢操作來舉例。

就我們的了解,這次 S9 SiP 有了更多效能與效率的提升所帶來的餘裕,Apple Watch 才得以實現這個夾雜了機器學習與各種感測器資訊才得以準確偵測操作的功能。

「餘裕」這個概念,是在不導致使用體驗退步的前提下,透過晶片進步而搾出的效能/效率進步來設計新的功能體驗。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明明每次 iPhone 效能增進都看起來高到不行。

著眼於單一項目卻會覺得好像進步空間沒有想像的大的印象 – 因為在手機系統之中,需要運用到效能增進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

因此進步的深度與廣度其實是很有可能因此有所受限。

這也延伸出了另一個觀察點,就是難怪各品牌近年來無不搶著要自行研發晶片。

因為能夠越確實的掌握算力的進步程度並透過特殊領域的晶片主導發展方向,等於能更踏實地發展整個生態系統的創新;反之,當算力掌握在別人的手上,雖然可以省下龐大的開發成本,不過你也等於陷入了極度被動的狀態。

關於是不是在擠牙膏的這個問題,如果不提硬體升級的「誠意」的話(就… 這次感光元件硬體規格似乎是真的沒有什麼提升)。

單就拍攝體驗上的一些限制,我們其實是能感受到,即便 iPhone 15 Pro / iPhone 15 Pro Max 的 A17 SoC 既然都已經掛上了 Pro 的名號。

但光是要真正滿足蘋果現階段最佳的拍攝體驗,其實被分配到的算力仍是有些捉襟見肘的。

像是 iPhone 新的 24MP 預設畫質,雖然蘋果有提到可提供零延遲的拍攝,但其實一旦認真連拍起來,畫素便會在幾張之後降至 12MP – 在設定中關閉「優先快速拍攝」的話,便會在幾張之後放慢拍攝間隔。

此外,原本聽到即便啟動「自動人像偵測」功能,也能使用 Live Photo 原況照片等功能時。

會以為這代表 Live Photo 一段時間的紀錄範圍內,都能夠提供人像模式的模擬景深功能 – 就,跟電影級錄影類似。

只可惜,這並未真的實現 – Live Photo 只會有一格標示著「f」代表著可以改變景深,其餘的片段則是只會有一般的 24MP 照片而已 – 雖然,但說真的能全都以 24MP 紀錄感覺也蠻厲害了(這是代表 iPhone 已具備超
越 6K 錄影的能耐?)。

經由一個月的拍攝,個人認為 iPhone 15 / 15 Pro 系列依然是當今運算式攝影的最強相機之一。

不過個人也期待,未來行動晶片的算力乃至於感光元件都更為加強後,iPhone 繼續以算力的餘裕來突破行動攝影科技的各種極限(會不會連過去失敗告終的光場相機的「真 · 重新對焦」也能實現?那就太酷了!)。

 

資料來源: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515298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5 Pro Max / iPhone 15 深度實拍體驗-2

行動攝影為什麼不能是「經典」?

其實也不用講什麼傳統相機經典焦段之類的。

各位可以仔細想想,單是從 iPhone 這樣的產品算起,蘋果的相機系統其實也已經發展到了超過了 16 年之久。

如果你是從很早期的的 iPhone 開始用起的話,應該不會對等效 35mm 的使用體驗感到太過陌生 – 查了一下到 iPhone 6 以前好像都還是這個焦段;iPhone 7 開始,則是在「Plus」版本開始有了 28mm 搭配 50mm 的組合。

所以,與其說蘋果想要給大家的是致敬傳統攝影的多種焦段,或甚至還會有人覺得 iPhone 15 Pro 不若其他手機品牌懂得賣情懷,為焦段賦予了更多經典鏡頭的意義與色調。

我會覺得這次蘋果搞不好是希望透過運算攝影之力,在確保 24MP 畫質可以達到足夠好的前提下。

給予那些用慣以往 iPhone 的人,一個可以重溫以往行動攝影拍攝體驗的捷徑。

然而與以往僅有單顆主鏡頭的 iPhone 完全不同的是,在 iPhone 15 Pro 系列上,現在如果覺得 28mm 或 35mm 的等效焦段不夠廣,則是還可享有再按一下 1.5x 按鈕變廣到 1x 的 24mm 甚至是超廣 0.5x 等效 16mm 的拍攝彈性(是說,我還以為設定預設 35mm 蘋果會給你 35 > 28 > 24 的切換順序 – 結果沒有 XD 有點可惜 哈哈)。

當然,喜歡或者是習慣等效 28mm 的話,你也可以將預設的焦段調整為這個比起原本要稍微窄那麼一咪咪的焦段。

只能說,真的是可以完全隨心所欲進行設定。

這種體驗不敢說真的能能帶來什麼傳統攝影換鏡頭的醍醐味,但至少用來回味老 iPhone 的拍攝感受絕對是沒問題的(拍胸脯)。

長焦鏡頭讓傳統與運算攝影碰撞出了火花

有別於透過運算產生的焦段,咳… 或者說鏡頭。

同樣充滿話題,不意外的就是那 5x 的望遠鏡頭啦!

實際使用起來會覺得等效 120mm 的鏡頭,第一直覺是它比起以往的 3x 鏡有效地拉遠了與 2x 鏡的差距,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好處是讓人更願意在想拍遠的時刻,切換到這個焦段來嘗試拍攝。

iPhone 15 Pro Max 的 5x 鏡擁有相當快速的對焦系統與穩定度表現。

而且其實除了拍到太近的物體會切換為數位裁切外,我還蠻意外這顆望遠鏡頭還蠻能在低亮度的環境下繼續撐著拍攝的。

也因為這樣,後續自己在很多記者會上也都很常切換到 5x 鏡進行拍攝,所得到的拍攝成果也算相當穩定。

就拍攝有打光的舞台上的人物或活動來說,做為報導用途也相當夠用。

而以自己很喜歡的街拍題材來說,120mm 的焦段已經是可以比較隨手拍不打擾到被攝物的焦段了。

因此也更喜歡切換到 120mm 等效焦段來挑戰一下不同感覺的拍攝。

必須說,雖然自己以往使用專門相機的時候,並不喜歡裝上 100mm 以上的定焦鏡頭來拍攝 – 就… 會覺得想拍別的東西的時候必須一直換鏡頭,不太能兼顧其他的拍攝。

然而當在手機上也能取得這種對焦足夠快、光圈大、畫質(至少在白天)夠用的 100mm 以上的望遠鏡頭。

真的是會更有想以長鏡頭來拍攝創作的衝動。

事實上,這次測試 iPhone 15 Pro Max 的期間,我也覺得拍到了不少以往 iPhone 比較難拍到的畫面。

也會更想要嘗試更有壓縮感的望遠照片。

因此即便整體而言從前面的實測,感覺即使是從 3x 數位變焦到 5x 好像畫質也沒有太大的差距。

不過相信對於重視品質的人來說,只要是能榨出多一點的細節,應該都還是選擇光學變焦有真的到該焦段的鏡頭來拍吧?

這樣的思考又顯得與前段欣然接納「加強畫質版」數位變焦的觀念感覺有些抵觸?

個人相信,就算是在蘋果的攝影系統開發團隊裡,肯定也是會有類似的思路碰撞 – 像是直升 1 億畫素,一路把數位變焦拼到 3x 甚至 5x 去;又或者是裝個五顆主鏡頭,一路完美接續變焦到 10x 之類的。

至於這樣碰撞出來的成果,也就是每一年萬眾期待的 iPhone 攝影系統的最新進化方向了。

單就今年的 iPhone 15 Pro Max 來說,我的感想是覺得真的會更有多了一顆長鏡頭的感覺;能夠一鍵切換到 5x 的直覺拍攝感及踏實感,也相對於用 3x 鏡再另外變焦到 5x 或其他焦段要來的更為吸引我一些。

唯一比較大的問題,大概就是有時還是會擔心無法確認切換到 5x 鏡的這點。

個人是真的蠻困擾的!

畢竟從廣角鏡數位變焦到 5x 真的畫質崩太慘…(這可能只能靠主鏡頭升級才能彌補)這部分會期待蘋果能在後續提供類似「微距鏡按鈕」那樣的切換功能,或是更明確的顯示,讓人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讓系統自動切換鏡頭了(至少讓人有可以有個預期嘛…)。

後記:關於 5x 鏡不確定是否為數位變焦

是說,我後來發現其實只要開著「自動夜間模式」。

基本上只要不是對焦距離過近的狀況,iPhone 幾乎都會保持 5x 也就是等效 120mm 的鏡頭開啟;反之,就是在低光環境時有比較高的機率會被切成數位變焦的狀態。

另,我還有觀察到。

如果是有在相機設定裡開啟「檢視觀景窗外區域」的話。

發現如果對焦距離可以允許開啟 5x 鏡的話,在畫面外的預覽就會打開。

這也是一種判斷 5x 鏡是否可以開啟的跡象之一。

超越 Pro?標準版 iPhone 的攝影高光時刻

其實在第一時間的實測裡,我應該已經不止一次提到,認為這次的標準版 iPhone 有個與各種活潑色系很不搭嘎的「黑色」選擇,似乎是暗示 iPhone 15 / 15 Plus 的各種規格能耐,都已默默接近「Pro」版本了。

關於這點,我在後續拍攝的體驗中更是越來越這樣覺得。

雖然根據前面的實測,iPhone 15 的鏡頭在光圈大了一點點(F1.6 vs F1.78)的前提下,卻還是會在一些實拍的細節部分稍稍顯露出一點感光元件的劣勢。

這部分也算是符合自己搜尋到的可能感光元件規格資訊 – 以主鏡頭來說 iPhone 15 Pro 與 iPhone 15 的畫素尺寸在四合一狀態下似乎是 2.44 ㎛ vs 2 ㎛ 的差異,另一方面則是還有二代與一代 OIS 感光元件位移式光學影像穩定的差異。

不過稍小感光元件+稍窄的 26mm 等效焦段所帶來的,卻不全然都是劣勢。

事實上,我在 iPhone 14 的評測心得中就曾經非常期待 48MP 感光元件來到標準版 iPhone 所帶來的 2x 光學裁切變焦,可以為這顆原本近拍表現就不錯的手機系列,提供更穩定構圖與更多的拍攝彈性。

這裡不僅僅是自己的偏好使然。

事實上 iPhone 15 / 15 Plus 主鏡頭的近拍能耐,還真的在與前代那樣保持著相當的實用度的前提下(不會有像 Pro 那樣要掃描 QR Code 好像距離很尷尬的問題),又再加上 2x 放大!

基本上一整個讓它在近拍方面的實用度遠超過Pro 系列!

關於這個特點,我只能說特別是在拍吃的這件事情上「真的好用太多了!」

雖然 Pro 系列有真的可以拍到很近的微距鏡頭。

但在拍攝美食佳餚的時候,個人是會比較偏向以稍微保持一點距離,但又可以拍得足夠近的 2x 變焦進行拍攝。

而且一般而言,Pro 系列切換到 2x 鏡的近拍距離也不算太差了(如上圖)。

但我只能說,在 Pro 系列不啟動微距鏡的前提下,iPhone 15 / 15 Plus 的廣角鏡頭的近拍表現又更為優秀(上圖)。

來到更小顆的甜點部分,則是可以不需隔著碗就能拍到的距離差別(上圖為 iPhone 15 Pro Max 所拍,下圖為 iPhone 15 Plus)。

這樣的表現也讓標準版的 iPhone 拍起美食真的是各種順手。

是說這裡還是要讓 Pro 系列平反一下,像是這樣的餐點照片。

iPhone 15 Plus 以 2x 鏡拍攝最近的距離就是下面這樣了。

但 iPhone 15 Pro Max 開啟微距鏡之後,則是可以到這樣的境界。

不過以微距鏡也就是超廣角鏡的景深感覺比起 2x 鏡近拍的散景與景深還是有差異。

這點就要看個人偏好了 – 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開 2x 鏡拍啦。

對於 iPhone 15 標準版的拍攝能耐想要特別提一下。

就是這次我們第一波 iPhone 15 系列開箱影片裡拍攝手機細部的近拍影片部分,幾乎很多都是 iPhone 15 以 2x 鏡來拍攝的 – 甚至影片的 A Roll 也是用 iPhone 15 拍的。

這次的經驗也讓我對於將 iPhone 用於產品拍攝的信心增加不少。

也是我會認為 iPhone 15 / 15 Plus 在逐步接納了 Pro 系列的相機規格後,越來越 Pro 的主要原因。

這次的 iPhone 15 / 15 Plus 在有了 48MP 的感光元件加持之下,配上了更可用的 2x 光學裁切變焦,再加上主鏡頭的近拍表現也優於近幾代的 Pro 系列。

真的給人有別於以往標準版 iPhone 系列可能拍攝表現上落後於高階系列較多的印象。

標準版 iPhone 現在的實力,的確是會讓其他對手乃至於蘋果自己的 Pro 版 iPhone 都感到有相當的威脅。

不過如果你想要的是 ProRAW / ProRes 的後製彈性與更好的望遠與拍攝體驗等等的話,那麼就還是非高階系列不可。

但如果你是很愛拍美食的朋友,iPhone 15 / 15 Plus 應該是不會讓你失望才是。

 

資料來源: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515298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5 Pro Max / iPhone 15 深度實拍體驗-1

到了眼看就要跨入 Ultra 的最新 iPhone 15 Pro 系列,體驗了接近一個月時間的我們,似乎開始看出蘋果自 iPhone 11 世代大膽掛出「Pro」之名的可能理由。

甚至還包括了標準版 iPhone 15 / 15 Plus 接下來可能進一步對手機甚至是相機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靈壓的可能未來。

iPhone 15 Pro Max / iPhone 15 深度實拍體驗:它聰明,你專業

近代相機類產品的發展,隨著手機上的相機從「有就好」的堪用狀態,品質逐步提升到了,足以排擠一般 DC 在消費市場中長久以來霸主地位的狀態。

再加上主要觀看影像的載體逐漸轉移到了行動裝置上的助長。

這趨勢也讓許多原本可能還嘲笑著所謂「手機界的單眼」概念的相機廠,不得不反過來致敬手機品牌的功能 – 像是再怎樣抵抗、再怎樣覺得不夠「本格(正統)」,幾乎都得要反過來接納對應行動世代高漲的直式拍攝需求。

手機上的相機系統透過其所具備的高度運算能力,漸漸地從多張疊圖運算影像搭配機器學習核心對於畫面的分析運算力,逐步從專注於改善動態範圍的 HDR,到很多人可能連用專業相機也很難在不後製的前提下,便能快速取得的長時間多張疊圖的夜景模式。

以上,都是各個手機廠嘗試一步步改善手機行動攝影,消除長久以來被傳統攝影領域所質疑的硬體限制(特別是感光元件尺寸)先天落差的努力。

到了眼看就要跨入 Ultra 的最新 iPhone 15 Pro 系列,體驗了接近一個月時間的我們,似乎漸漸看出蘋果自 iPhone 11 世代大膽掛出「Pro」之名的可能理由。

甚至還包括了標準版 iPhone 15 / 15 Plus 接下來,可能進一步對手機甚至是相機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靈壓的未來。

本篇,就讓我們從大量來自 iPhone 15 / iPhone 15 Pro 系列的實拍,深入檢視新世代 iPhone 相較於前代的變化,還有我們對於蘋果逐漸成熟的相機系統的分析觀點。

iPhone 15 / 15 Pro 有進步嗎?
每年 iPhone 攝影能耐的評測中,許多人最好奇的問題幾乎都集中在了與前代相比到底進步多少這個問題上 – 就,iPhone 14 系列的用戶會好奇需不需要升級;更老的機型的用戶就可能只是需要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而已(咦)。

雖然在我們的 iPhone 15 系列初步實測中,已經大致感受到硬體規格方面似乎與前代沒有太多差異的 ,感覺針對畫質部分只有類似去年「光像引擎」在細節算法方面的進步幅度。

因此即便也可以感受到 24MP 主鏡頭預設畫素的改進中,蘋果還順勢處理了以往 12MP 照片可能為了畫面觀感而強力鋭化的不自然感。

但這些進步點認真說起來,都像是偏向於微小的更新而已。

不過在更長時間的拍攝體驗之後,我們倒認為還是有不少可以提到的心得(真的不少,寫了快 1.5W 字啊)。

前後代畫質差異

雖然很想跟大家深入聊聊這次的實拍心得(想跳過可以到後面去看)。

但首先,我們還是需要搞清楚 iPhone 15 / 15 Pro 系列與前代的基本畫質差異 – 其實這次蘋果對於影像的處理是真的有了很大的不同。

同場景之下,iPhone 15 系列的色調就如同我們初步的實測那樣,會覺得新世代 iPhone 的色彩相對偏暖。

細節的部分,會覺得 iPhone 14 系列(左下角有 EXIF) 依然保持著銳化過度的感覺:

這裡我們也拿了標準版的 iPhone 14 來比較 iPhone 15。

說真的,乍看之下真的會覺得 iPhone 14 世代的影像處理好像更銳利:

這裡我直接拿 iPhone 15 Pro Max 的照片用 Photoshop「銳化」一次:

大家可以比較看看。

基本上如果你是喜歡之前影像處理方式的朋友,其實只需要簡單做一點銳化,iPhone 15 系列的影像無論是哪種口味其實都可以全面超越 iPhone 14 系列的 – 雖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會覺得只有一點差異而已,但個人是覺得這樣的調整對於後續影像的利用有蠻大的差異的:

前後世代在銳化及影像處理手段的差異在偏暗環境下差異更是明顯(系列首張未裁切放大的照片為 iPhone 15 Pro Max 所拍,其餘照片左下角都有 EXIF):

乍看之下還是會覺得 iPhone 15 系列有一點柔和感?

但你可以看看 iPhone 15 Plus 再加上 Photoshop 一次「銳化」後的畫面。

認真講,影像的紮實度與自然程度,真的是這次 iPhone 15 系列很大的特色,可以發現照片細節其實都有在,甚至可能因為沒被銳化破壞太多而能有更多樣的應用可能(過度銳化是真的稍微放大裁切就不太行):

再簡單比較一下 24MP 與 12MP 的差異 – 放大看細節差異還是蠻明顯的喔,比起來 12MP 的版本處理的痕跡也相對明顯!

檔案尺寸在這個場景則是大了約 1MB:

啟用夜間模式時也可以看出類似的傾向 – iPhone 15 Pro Max 銳化感相對少,不過貌似夜間模式的細節這次的 iPhone 真的也有進步喔(系列首張未裁切為 iPhone 15 Pro Max 所拍,其餘照片左下都有 EXIF):

再來看幾張偏低光的裁切比較照 – 這組 iPhone 15 Plus 不小心 EV 值低了 0.3,但還是可以感受到中間的 iPhone 14 Pro Max 銳化度甚至會讓人覺得線條會有一點點斷裂的錯覺:

這組非夜間模式的夜拍就蠻有意思了,可以發現除了左下角植物的銳化感差異外,背景招牌的過曝情況,其實在 iPhone 15 系列的樣本照中會發現抑制的算法激進更多,感覺細節比起以往更高 – 這裡會是謠傳中採用雙層感光元件的「底氣」嗎?:

夜拍比較的最後,我想到的問題是主鏡頭 F1.6 光圈的 iPhone 15 是否在夜拍對決 F1.78 的 iPhone 15 Pro 系列會有光圈上的優勢?

我們這裡以 2x 鏡來對決(比較廣的是 iPhone 15 Pro Max):

放大細節來看,可以發現同場景 ISO 可以壓更低的 iPhone 15 Plus,看起來畫質也的確更好一些些 – 這裡不懂為什麼自動曝光方面,明明應該擁有更強防手震能耐的 iPhone 15 Pro Max 會把快門也拉高,因此感度差到了一格。

不過在其他的場合,蘋果也真的會採用類似的手法(就是 Pro 款會偏向於感度與快門速度都放的較高):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個場景的廣角照,我倒是意外拍到了一張 EXIF 數值基本上完全相同的照片:

上圖是 iPhone 15 Pro Max 所拍,下圖則是 iPhone 15 Plus – 是不是覺得下圖相對偏暗了點(顏色不管的話)。

但它們卻真的是同樣的 EXIF 唷!

而放大看圖也可以發現,暗部明顯是 iPhone 15 Pro Max 較亮,細節也更多。

但明明 iPhone 15 Plus 的光圈要大上一點,怎麼會反而比較暗呢?:

由此可見,要嘛是 Pro 系列 iPhone 可能在多張合成部分有透過更好的算力進行下更多功夫,不然就是感光元件本身的尺寸真的有明顯差異。

總覺得 Apple 應該是知道有這樣的差異,所以會在特定場景中更肯讓 Pro 版 iPhone 拉高快門速度,來在保持一定拍攝品質的前提下(至少不能輸給標準版 iPhone 太多?)增加拍攝的成功率:

所以,即便這次的 iPhone 15 標準版與 Pro 版本感覺在多數環境下,受益於更自然的銳化處理與對比表現,感覺彼此之間的影像拍攝差異並不太大。

不過在特定場合之中,還是可以感受到兩者之間無論是影像的處理或者是硬體本身都還是有存在差異 – 最主要可能就是主鏡頭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

不過個人覺得,這倒是為標準版 iPhone 15 帶來了相對於 Pro 系列的獨特優勢 – 甚至某些狀況下,你可能會更想要使用標準版的 iPhone 唷!這點我們後面會提到。

望遠鏡頭內戰
來到長鏡頭的部分,許多人會好奇這次感覺採用四重反射稜鏡的 5x 等效 120mm 的 iPhone 15 Pro Max 長鏡頭,與 iPhone 15 Pro 採用的 3x 鏡頭拍起來的差異。

甚至初步的結論有人認為用 3x 鏡頭數位裁切到等效 120mm 左右也能有相近的拍攝細節。

這裡我們也做了簡單的比較(下圖為 iPhone 15 Pro Max 5x 鏡所拍攝):

從比較照可以看到,其實單就數位裁切至相近焦段來說,iPhone 15 Pro 的 3x 鏡頭放大到 5x,除了在一些小細節如頂部暗處的解像力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乍看之下,其實真的會覺得 iPhone 15 Pro Max 的 5x 鏡好像沒有差多少?:

但你若是仔細看看 EXIF 其實可以發現,即使是兩支手機在這樣的焦段且都是望遠鏡頭的 F2.8 光圈值。

但 iPhone 15 Pro Max 還是會像前面幾段測試 2x 鏡頭的那樣,會偏向於「拉高感度」+「加快快門」的方式對應同場景的拍攝。

而既然感度都差到了 1 級,顯然細節方面可能 iPhone 15 Pro Max 也還有更高的發揮空間 – 只要在同場景下原廠願意更壓低感度的話。

目前不確定這樣的拍攝邏輯是因為蘋果對於 5x 鏡頭的感光元件相當有信心,還是單純覺得拿著大手機來拍攝時可能比較容易擔心手震的問題。

總之,就目前直接進行抓拍的測試中,的確以往的 3x 鏡頭即便放大到 5x 數位變焦也不見得會遜色於 iPhone 15 Pro Max 的四重反射稜鏡望遠鏡頭太多。

此一同時,我們也對於 iPhone 15 Pro Max 如果反過來,變成數位變焦到 3x 來跟 iPhone 15 Pro 的等效 77mm 望遠鏡頭一拼會有什麼結果。

結論是,即便是 48MP 放大裁切到 3x 都還是不太行啊。

也許蘋果接下來真的會需要億級畫素的感光元件,來讓 1x ~ 3x 甚至是 5x 之間的數位變焦,不至於有那麼大的畫質落差了。

長焦測試的最後,會想要提一下的是 iPhone 15 Pro Max 的 5x 長焦鏡頭的 3D 感光元件位移式光學影像穩定和自動對焦模組,個人認為的確相當的猛。

在穩定效果與對焦速度方面真的不錯!

在進入實拍體驗心得部分之前,也來曬一下高倍數位變焦下拍到的夕陽照 – 不知道接下來有沒有可能再「更多重」一點,一路升級到 10x 鏡去呢?:

實拍體驗

大致驗證了今年 iPhone 的實力。其實看到各方的拍攝心得會認為 iPhone 15 系列(特別是 Pro)基本上與去年沒有太多差異 – 說真的個人認為,如果是分別來看各項的進步來說,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說不對。

然而實際使用 iPhone 15 / iPhone 15 Pro 拍攝了幾週,會覺得蘋果的攝影系統發展至今,除了已經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之外,同時也漸漸懂得以自己的方式勾起專業攝影者會在意的特點。

七顆鏡頭的意義

發表會上提到「就像在口袋裡放了七顆專業級鏡頭」的說法,後續是真的被不少人吐槽。

認為把可以自動對焦的超廣角,另外切出一顆微距鏡頭也就算了。

但 24mm / 28mm / 35mm 的切換,就會讓人覺得「這不就是數位裁切」那樣的牽強。

是說,自己在看完發表會的當下也是有著類似的感覺(咦)。

不過個人倒是非常好奇搭配的所謂 24MP 的畫質模式,到底拍起來是不是真的有差別。

而從前段的驗證裡,也發現透過加入融合單張 48MP 照片生成的 24MP 照片,的確是有其畫質的提升增進(雖然即使到 1.9x 也還是 24MP 感覺真的有點妙 XD)。

另一方面,個人覺得很奇妙的是,當發現可以透過選單來設定「預設焦段」的時候。

不知為何,自己居然從一開始嫌 24 切換到 35 還要按這麼多次覺得很瞎的感想。

漸漸變成「好像可以挑一個自己愛用的焦段就好?」

事實上,以我自己這些年來使用單眼相機與無反相機,包括以往實測過的 Sony RX1 系列,乃至於目前很流行的富士 X100 相機(誒… 我用的是韭菜感最重的初代版,那時候用起來X的要死)。

一路拍下來,會覺得 35mm 這個焦段拍起來雖然有點食之無味(要廣不廣、要窄不窄的),但後來發現順手程度其實更勝於自己比較偏好的 50mm。

覺得滿意的照片也很多都是集中在這個焦段。

因此後續也愛上了 Sonnar T* E 24mm F1.8 ZA 這顆在 APS-C 上的等效 35mm 焦段、可近可遠畫質又好的優秀鏡頭。

另一方面,也會覺得每次打開手機就是等效 24mm 或 26mm 的焦段,總會覺得實在太廣 – 偏偏手機主流的鏡頭發展都是偏向於這個焦段光圈跟畫質都最好。

實際上,到了最近幾代 iPhone,自己拍照十之八九都會先變焦到更望遠一些,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上則是幾乎都會先按到 2x 去試試看能不能拍。

如果不行就再切回 1x 甚至是 0.5x 鏡頭。

講起來,先前的這種體驗好像怎樣都會覺得有點不夠直覺,始終不太能像單眼相機那樣,意識到自己目前是裝了哪顆鏡頭,能以更為直覺的進行預想拍攝的體驗?

所以在看到 iPhone 15 Pro / iPhone 15 Pro Max 的設定之中可以調整預設焦段的選項之後,我做了兩件事。

第一,刪掉差異比較沒這麼明顯的 28mm 等效焦段。

然後,再把 35mm 指定為預設焦段。

好,我懂這等效 35mm 的焦段只不過是數位裁切。

畫質也不太可能會比等效 24mm 要好。

但我只能說,現在每次打開 iPhone 進行拍攝,真的會有一種拍起來特別順手的順暢感。

會覺得「嗯!這就是我想要的畫面。」我想這樣直覺的拍攝體驗給人的愉悅感,基本上遠大於擁有 7 顆,甚至更多顆鏡頭的心情。

這樣的感覺可能只有實際體驗過才有可能理解 – 就跟明明 3x 鏡放大到 5x 畫質也沒爛很多,但還是覺得能直接按到 5x 拍起來更… 帶勁?

 

資料來源: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515298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5 Plus DXO評分出爐:全球手機相機拍攝排行第13

DXO公佈關於iPhone 15 Plus的三項測試成績。

其中,相機得分145分,全球排名與iPhone 15並列第13名。

螢幕得分144分,位列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螢幕排行榜第4名。

聲音的部分得分141分,與iPhone 15同分,位列全球智慧型手機音訊排行榜第17名。

DXO表示,iPhone 15 Plus在使用HDR螢幕瀏覽該裝置拍攝的內容時,圖像對比度生動,亮度表現不錯;無論是照片拍攝還是視訊錄製,曝光和色彩表現都特別出色。

在人像模式下,該裝置能精準預估景深並保留細節,且在明亮環境下,照片和影片的色彩算繪和膚色還原也表現得自然舒適。

稍有遜色的地方在於,變焦能力仍然落後於Pro系列機型;弱光環境下,照片和影片拍攝有部分細節缺失且噪點較多。

螢幕部分在大多數測試條件下螢幕可讀性都非常不錯,且與前代iPhone系列相比,照片顏色更加鮮豔。

播放視訊時幾乎沒有掉幀的情況,運動模糊也有很好的最佳化。

不過,60Hz的螢幕更新率在滑動和玩遊戲時流暢度表現稍弱,且HDR10視訊中的中間色調對比度較低,照片和影片中整體色調偏橙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色彩算繪和膚色呈現。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10666-iphone-15-plus-dxo-score-released-screen-and-audio-in-the-top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銷售額成長3倍 台灣手機熱賣排行榜出爐

根據市調機構最新調查結果,2023年9月台灣實體通路智慧手機市場銷售量賣出43.8萬台,與7月的34.4萬台相比增加9.4萬台,銷售額也較上月成長76%,買氣回溫;進一步觀察手機品牌銷售佔比排名,傑昇通信表示,本月市占排名由蘋果以47.7%幾乎過半的市占率,重回冠軍寶座。

而9月蘋果iPhone 15新機上市,蘋果整體銷量較上個月增加2.4倍,銷售額也成長近3倍,市占率高達47.7%接近過半,傑昇通信進一步比對去年iPhone 14上市時首月單機銷售逾15萬台,今年iPhone 15單機開賣則銷售近16萬台,比前代成長3%,開賣後的表現一樣好。

9月單機冠亞軍也是規格有感提升的iPhone 15 Pro系列,不過預購人氣機型iPhone 15 Pro Max因開賣首月到貨量少,造成市場缺貨,以目前蘋果官網訂購可送達天數,最快仍需等上近15天;反觀iPhone 15開賣後因貨源規格齊全,價格很快就因應市場變化而鬆動,面對實際有換機需求的人,價格與現貨是購機決策的臨門一腳,加上舊iPhone用戶換機,後續銷售力道值得期待。

本月手機市場受iPhone新機上是影響,各品牌如臨大敵,除了Apple以外,其餘安卓品牌的銷售額跟銷售量皆下降,三星本月仍是安卓第一品牌,9月市佔率22.9%,與上月33.2%相比,還是落後12%,傑昇通信表示,榜上前三名機型Galaxy A54(8GB/256GB)、A14(4GB/64GB)及Z Flip5(8GB/256GB)都是人氣居高不下的機型,雖然整體銷售量及銷售額都減少逾1成,仍是非蘋陣營中較不受蘋果影響的品牌。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iphone15%E8%B6%85%E5%A4%AF-%E9%8A%B7%E5%94%AE%E9%A1%8D%E6%88%90%E9%95%B73%E5%80%8D-%E5%8F%B0%E7%81%A3%E6%89%8B%E6%A9%9F%E7%86%B1%E8%B3%A3%E6%8E%92%E8%A1%8C%E6%A6%9C%E5%87%BA%E7%88%90-042510909.html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5 Pro 軍規防震保護殼~新世代獨立多功能快捷鍵,橘色亮眼紋理方便識別

「一鍵,就要你傾心」

放下了執著多年的靜音鍵,只為了讓你全新進化,一鍵傾心,觸動我心

Pro 獨立,隨我定義,要它是什麼,它就能是什麼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配備「動作」快捷按鈕,取代了十幾年來的原「響鈴/靜音」實體開關。你可以選擇按下「動作」按鈕時要執行的功能,實現你想瞬動的能力

「一觸即發,特立獨行」你只要負責念想,然後施加宛如魔法的觸動,它,就是為你而生的鍵心

樸實無華的一鍵,點綴了橘色亮眼紋理,讓你不會錯過的一鍵鍾情

豪不遲疑的一觸即發扎實回饋感,就是最靜謐的溫柔陪伴

iPhone 15 Pro / Pro Max 軍規防震保護殼~進化升級新功能

💖 Pro 系列獨享新世代獨立多功能快捷鍵橫空出世,imos 軍規防震殼率先加入橘色亮眼紋理方便識別,一觸即發的扎實回饋感,幾乎令人無法自拔的暢快淋漓,豪氣干雲

【就是這樣我行我素,自在極易,iPhone 在手,風采是我】

可自訂不同功能的「動作按鈕」,目前有 9 大功能可隨興置換:

* 靜音模式
* 專注模式/勿擾
* 相機(可選擇拍照、自拍、錄影、人像、人像自拍)
* 手電筒
* 放大鏡
* 語音備忘錄
* 捷徑(可自由選擇想執行的 iOS 捷徑腳本)
* 輔助使用(可選擇經典反相、顏色濾鏡、偵測模式、輔助觸控、背景聲音等 21 項設定)
* 無功能

「輕薄的五色之光,有著軍規防護的自由,強韌中帶點溫柔,隨興恣意遨遊」

TPU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PC聚碳酸酯經由最佳化比例製程一體成型,通過軍規防摔認證 MIL-STD-810H(約 122 公分高度共測試 26 個不同接觸點)測試,按鍵採用獨立金屬精雕特製,回饋力道有感滑順。

邊框設計凸出保護,放置於桌上時,即使正面貼上玻璃保護貼,皆保持在懸空狀態,不會直接接觸桌面。

💖 2.5mm 超輕薄背板高透亮 PC 材質
💖 全新防偽 imos 金屬標牌
💖 快捷鍵施加橘色亮眼紋理點綴方便識別
💖 吊飾孔位設計,可隨選自我風格搭載潮流配件
💖 底部內凹槽設計可與附贈的掛繩墊片結合,便於隨身揹掛攜帶
💖 TPU 材質具備高強度、撓曲性、高回彈性等優點,足以對手機形成防禦緩震的絕佳效果
💖 貼上玻璃保護貼之後,imosCase 外殼 TPU 仍高於保護貼本體形成第一道緩震防線
💖 最新一代 imosCase 正面 TPU 採用最佳化配置向外延伸增強,側邊及背面包覆
💖 相容絕大多數市售的螢幕玻璃保護貼,更完全相容 imos 全系列玻璃保護貼
💖 相容市售絕大多數充電線,不會卡住

 

資料來源:https://imos.com.tw/imoscasei15-2/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Sony Xperia 1 V 最強保護套件開箱!膜斯密碼 x imos 藍寶石滿版螢幕保護貼與藍寶石鏡頭貼、軍規防震殼

全新 Sony Xperia 1 V 發表之後,許多科技媒體在試用後已經給予極度好評,據傳台灣的相關銷售也獲得相當好的成績!

台灣知名保護貼大廠 imos 日前宣佈推出 Sony Xperia 1 V 相關防護配件,包含「imos 康寧玻璃螢幕保護貼」、「imos 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以及「藍寶石鏡頭保護貼」、「軍規防震保護殼」等等,提供最完善也最全面的頂級防護!

即日起,只要到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膜斯密碼總店或分店,到店消費並在 Sony Xperia 1 V 施作前用手機秀出這篇文章跟店員說:「我是看最帥的小旭文章來的」,康寧玻璃系列與藍寶石鏡頭保護貼部分,就能獲得八五折優惠 (藍寶石玻璃保護貼部分不在折扣範圍),不過僅限膜斯密碼唷,一般 imos 經銷商無此優惠,提供參考!^^

這篇,小旭是到位於台北西寧南路 (西門町) 的「膜斯密碼」西門旗艦店進行施做,這邊提供多款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螢幕保護貼 (詳細型號可直接洽各地 imos 授權經銷商洽詢) 之外,也可以看到多款手機保護殼、保護套以及手機機身包膜、平板電腦包膜、筆電包膜等服務 (連遊戲機也有人拿來包膜呢) ^^”

如前面所說,imos 針對 Sony Xperia 1 V 推出的防護配件,包含「imos 康寧玻璃螢幕保護貼」、「imos 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以及「藍寶石鏡頭保護貼」、「軍規防震保護殼」等等,這篇小旭要分享的為「後三者」,也就是使用藍寶石玻璃材質的「螢幕保護貼、鏡頭保護貼」與通過 MIL-STD-810H 軍規認證的「imos Case 軍規防摔保護殼」^^

那為什麼漏了「imos 康寧玻璃螢幕保護貼」呢?其實也沒有為什麼,因為一台手機只能貼一片螢幕保護貼咩!

而我選的是最頂級的「imos 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來保護 Sony Xperia 1 V 美美新機!

不過還是要提醒,「藍寶石玻璃」(Sapphire Crystal Glass) 並非大家認知的「寶石」,而是一種人造玻璃材質的名稱,經常用在需要高度堅硬保護的相機鏡頭玻璃以及高級手錶的錶面玻璃,目前許多旗艦等級智慧型手機的相機鏡頭表面就是使用藍寶石玻璃來做保護,這種材質的「莫氏硬度」達到 9M,僅次於鑽石等級的 10M,大家熟悉的康寧玻璃硬度則為 7M,一般強化/鋼化玻璃則是 6M,用來做螢幕玻璃保護貼,可真的是頂級之作了!

當然相對付出的成本也會比較高 ^^

當然,人造藍寶石玻璃不是只有硬度更強而已,它的介電常數也是一般強化玻璃的三倍以上,與觸控螢幕之間的阻礙更低,因此觸控感更好也更接近沒貼保護貼的感受,加上高透光性與玻璃表面密度更高,所以呈現的畫質也幾乎沒受影響!

當然疏水疏油、抗指紋等鍍膜工藝也都是基本的,imos 甚至導入新型蒸鍍工藝來提升鍍膜耐久度!

而「imos 康寧玻璃螢幕保護貼」除了是美商康寧公司合法授權之外,具備 9H 鉛筆硬度,莫氏硬度也有達到 7,表面更有多層次抗污 AS 塗層,提供頂級蒸鍍奈米塗層,不僅疏水疏油抗指紋,手指在表面滑動時的滑順感更比一般玻璃保護貼流暢許多,兩者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怎麼挑選就看你的預算而定囉 ^^

包裝部分,「imos 康寧玻璃螢幕保護貼」(上圖左) 外合寫著 SOLID-EX,標示 9H 硬度;至於「imos 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則標示 9M 硬度,包裝上字樣為 SAPPHIRE,印刷上的字樣顏色也有一些深淺差異,兩者都提供高抗刮、高韌性等優點!

不管是哪種材質,包裝內都會提供一片對應型號的玻璃保護貼以及安裝輔助工具包!

小旭個人建議直接找專業店家幫你貼,因為保護貼施工過程除了要看黏貼位置是否方正到位,更要注意黏貼過程有沒有灰塵與棉絮來搗蛋,過程若處理不好就會讓一片玻璃保護貼變得醜醜或甚至報廢,所以建議您可以參考文末的店家進行施工,以求達到最好的品質表現!^^

在專業師傅巧手施工、對位、除塵並貼合之後,美美的「imos 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for Sony Xperia 1 V 保護貼就完美覆蓋整個 21:9 螢幕表面啦!^^

imos 針對 Sony Xperia 1 V 開發的「藍寶石玻璃螢幕保護貼」與「imos 康寧玻璃螢幕保護貼」都是完整全覆蓋整個螢幕,上方感應器也有獨立開孔來避免玻璃折射干擾!

看看這疏水疏油奈米級鍍膜,帶來的撥水層效果實在太棒了!^^

當然,上下雙喇叭也有完善開孔,因此完全不會影響任何使用操作!

對了!由於 imos 的防護系列產品頗受玩家市場喜愛,因此市面上會發現部分魚目混珠的狀況,購買時一定要認明產品上有 imos 雷射字樣,個人強烈建議不要在來路不明的管道購買以免受騙,認明全台各地 imos 指定經銷商(例如本篇介紹的膜斯密碼) 是相對有保障的 ^^

接下來看到的,是 imos 針對 Sony Xperia 1 V 的「藍寶石鏡頭保護貼」!注意到了嗎?同樣也是使用藍寶石材質所打造的唷 ^^

相較以往版本,imos 針對 Sony Xperia 1 V 的「藍寶石鏡頭保護貼」做了更進一步深化,整個封裝方式不僅更加龜毛,更同時具備便利 DIY 的”對位”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對準鏡頭位置後,輕壓金屬框與藍寶石鏡片後,直接固定於手機鏡頭模組上 (雖然我還是建議交給專業的店家施工) ^^

鏡頭保護也因此進化到「整個相機模組」完美覆蓋,imos 以鋁合金材質搭配藍寶石玻璃,提供最全面且更有質感的防護設計!

會這樣設計,當然主要也是因為 Sony Xperia 1 V 的鏡頭模組改用金屬+玻璃的設計方式!

因此無法使用一整條玻璃去覆蓋,因此 imos 使用了更高工藝的鋁合金防撞金屬邊框搭配藍寶石玻璃,並在內層加入 AR 鍍膜來增加清透度,表面加入疏水疏油、抗指紋、抗油汙的 AF 鍍膜!

是的,用了高成本的雙面鍍膜 ^^

為此,imos 使用另一個獨立金屬飾板與藍寶石玻璃整個罩上去,達到與 Sony 原廠相同級別的防護能力,且維持與原廠一樣的設計美感!

鏡頭厚度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增加!此外,也有網友擔心 Sony 原廠 Sony Xperia 1 V 保護殼能不能與 imos「藍寶石鏡頭保護貼」做搭配?答案是,可以!

這部分已經由店家測試確認可以!所以購買原廠保護殼的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 ^^

至於其他品牌保護殼能否搭配?

其實大部分保護殼都是可以使用的 (連原廠這麼 1:1 設計的保護殼都可以了),但由於市售的保護殼太多,我建議可以前往店家直接當場進行安裝測試,可以使用再買單,不能使用就不用付錢,這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唷!^^

專屬 Sony Xperia 1 V 的「藍寶石」鏡頭保護貼下方,也可以看到 imos 雷射打印,讓你知道購買的是真正 imos 正版產品,貼上之後幾乎與原廠鏡頭模樣與質感完全無違和的最佳鏡頭保護方案!

對了!網路上常常會看到網友說道:「貼鏡頭保護貼是智商稅」,不然就是會看到有網友提到:「貼鏡頭保護貼會影響拍照」「建議不要貼」「是垃圾」「多此一舉」等等等!這些言論,我只能說……..貼了鏡頭保護貼,多多少少會有影響,但材質好的玻璃還是與劣質玻璃之間會有些差異!

前面有提到,目前許多旗艦級智慧型手機的相機鏡頭防護玻璃,就是「藍寶石」玻璃!藍寶石玻璃的莫氏硬度達到 9 (僅次於鑽石等級 10,而康寧玻璃為 7),而且除了硬度比一般玻璃甚至比康寧玻璃更強之外,藍寶石玻璃的通透率、透光性也比一般玻璃或康寧玻璃要來的好,所以即便都號稱鏡頭保護貼,也會因為玻璃等級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要講鏡頭保護貼對拍照有影響嗎?多多少少!而藍寶石材質更堅硬,穿透率也比一般玻璃高、反射干擾狀況也比較低,已經算是市售鏡頭保護貼中,將干擾狀況降到最低的鏡頭保護貼材質了!

以下直接來看看貼了 imos「藍寶石鏡頭保護貼」之後的實際拍照成果,而我直接挑選最容易產生眩光的【夜景】來直接呈現,以下多圖:

所以,你覺得貼了 imos 的【藍寶石鏡頭保護貼】之後,對拍照有影響嗎?相信大部分人感受不出來,因為影響結果已經降到最低最低!

一般玻璃的鏡頭保護貼,主要目的不是要降低拍照干擾,而是避免手機放在桌面時的磨擦,達到預防刮傷鏡頭玻璃,在不小心摔機碰撞時進行第一層保護,幫主人省下好幾千元的鏡頭維修費,原理與螢幕保護貼概念相同!所以如果你主要是希望保護鏡頭,那麼其實選擇一般玻璃或鋼化玻璃材質的鏡頭保護貼,是可以達到基本防護效果!

如果希望保護鏡頭,也希望不要過分影響拍照,那選擇藍寶石玻璃材質打造的鏡頭保護貼,是目前最低最低干擾的選擇!

不然就是不要貼,那就絕對不干擾 ^^

而這也同時解釋,為什麼 imos 鏡頭保護貼只有「藍寶石」一種選擇,並沒有提供康寧玻璃版本,原因也是站在避免干擾拍照的角度,去選擇最好的材質給消費者 ^^

最後看到的,就是重量僅僅 38 公克左右的 imos for Sony Xperia 1 V 的「imos Case 軍規防摔保護殼」啦!

imos for Sony Xperia 1 V 的「imos Case 軍規防摔保護殼」,除了通過 MIL-STD-810H 軍規嚴格測試之外,包裝內還附有一片”保護殼使用的保護貼”,相當特別!

沒錯~這片保護貼就是用來貼保護殼的唷,酷吧!XD

等一下!手機殼幹嘛貼保護貼啊?這不是有點多此一舉嗎?其實非也!你看過很多保護殼使用一段時間之後,背後都刮痕累累吧?

龜毛的 imos 賣你殼的時候,再送你一片保護貼貼在手機殼後面,使用一段時間若有大量刮痕,就可以把這層保護貼撕掉或回經銷商換新,這樣就恢復成剛購買時的乾淨模樣啦!XD

以價格才幾百元來說,還送你一片保護貼,值啦!

而且透明背蓋,完全不會遮蔽 SONY Xperia 1 V 的漂亮配色!^^

背面上半段還特別進行邊框四周墊高處哩,除了手機放桌面時不會讓鏡頭碰到桌面之外,也完美避免原本鏡頭凸起造成的左高右低蹺蹺板現象 ^^

保護殼上還有吊飾孔,讓使用者可以裝上手指吊環或自己喜愛的飾品!

這也提醒你,不要掛硬質飾品,以免放口袋或包包時與手機螢幕產生擠壓,這樣會導致螢幕或螢幕保護貼破裂的!^^

Sony Xperia 1 IV 上下左右相關孔洞以及具備指紋辨識的電源鍵,也都有妥善開孔!

指紋辨識部分做了服貼凹槽,使用時的舒適度比裸機還要舒服哩!

裝上 imos 針對 Sony Xperia 1 V 的「藍寶石鏡頭保護貼」之後,搭配這款 for Sony Xperia 1 V 的「imos Case 軍規防摔保護殼」自然也不用擔心,整體開孔都完美契合!

裝上後,整個美啊!^^

所有功能 (例如無線充電、有線充電、獨立相機快門、NFC 感應等等) 也通通不受影響 ^^

以上都可以前往全台各地 imos 經銷商以及膜斯密碼進行購買與安裝,到店後可說:「我是看最帥的小旭文章來的」(記得說最帥的),然後用手機秀出這篇文章,針對藍寶石”鏡頭”保護貼以及”康寧”系列的螢幕保護貼就可以獲得打折優惠,提供參考唷 ^^

保護貼保養小秘訣:
1.保護貼避免與硬物一起擺放 (例如硬幣、鑰匙)
2.保護貼請勿過度用力擦拭
3.手機避免放置在多棉絮及多灰塵的環境
4.清潔螢幕保護貼時請使用擦拭布或擦拭布沾水輕輕擦拭即可

推薦店家:
imos 全台都有經銷商 (詳請參閱網址:https://imos.com.tw/sale_point/)

原文授權來自:ifans

全台膜斯密碼店家資訊:
膜斯密碼 (台北西門總店)
服務地點: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 32 號 (捷運西門站 6 號出口,步行約三分鐘)
預約專線:02-2381-5501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日 中午 12:00 -晚上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sCoat

膜斯密碼 (台北忠孝店)
服務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 223 巷 10 弄 12 號
預約專線:(02)2773-3223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日中午 12:00-晚上 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膜斯密碼-忠孝店-包膜-保護貼-專業服務-276893589185703

膜斯密碼 (桃園站前店)
服務地點:桃園市長壽街 9 號之6
(桃園火車站前站出口左轉步行一分鐘)
預約專線:03-3377222
接客時間:星期一~星期日 中午 12:00 -晚上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imosty3377222

膜斯密碼 (新竹西大店)
服務地點:新竹市北區西大路 476 號
預約專線:(03)522-4998
營業時間:星期一 ~星期日 中午 12:00-晚上 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scoat.hsinchu

膜斯密碼 (台中公益店)
服務地點:台中市西區公益路155巷5號
預約專線:04-2305-9090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日 中午 12:00-晚上 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scoatTC

膜斯密碼 (台南北門店)
服務地點:台南市中西區北門路一段59號
預約專線:(06)222-1773
營業時間:星期一 ~星期日 中午 12:00-晚上 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scoat.tainan

膜斯密碼(高雄新崛江店)
服務地點:高雄市新興區文化路63號
預約專線:(07)236-1819
營業時間:星期一 ~星期日 中午 12:00-晚上 09:30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2361819imos

網站:http://www.mos-coat.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sCoat

 

資料來源:https://imos.com.tw/xperia1vimosshi/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5 系列全機防護專案 – imos Care you

防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手機或健康都是,只要做好防禦工作,就可以大幅降低本體受傷的機率,永保安康。

Care,有在意、關心、照護的意思,imos 在業界創新多年,盡己所能的希望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因為愛機有了妥善保護而減少意外損壞的風險,於是在從2020年開始規畫一份名為【 imos Care 】的全機防護專案。

至今已進入第四年,即將上市的 iPhone 15、15 Plus、15 Pro、15 Pro Max 也同樣享有 imos Care 專案的尊榮服務。

既為尊榮,就該與眾不同,imos Care 為了將 iPhone 15 機身所見之處都能覆蓋保護,於是將各部位的保護配件直接組成一整套提供選購,專案內容包含以下三款 imos 產品:

imos 2.5D 滿版康寧玻璃保護貼

imos 藍寶石鏡頭貼

imos 軍規防震殼

只要使用這三款 imos 產品就可以把 iPhone 15 最重要的【正面螢幕、背面鏡頭、側邊+背面】完整保護。

因應近年來的 iPhone 規格已經不再是單一螢幕/鏡頭尺寸,所以保護貼與鏡頭貼也必須對應相對的尺寸而有不同定價。

專案組合價在下圖右方。

這份專案真正最有價值的重點在這裡:

凡一次 (同店同時購入是必要條件,隔天或個別分開購入都不算呦) 購買這套三款一組的【 imos Care 】全機防護專案 for iPhone 15 系列 套裝,就會直接附贈一張【 imos 康寧玻璃保護貼兌換券 for iPhone 15 系列】的尊榮級兌換券,可以在 2027 年 1 月 1 日之前隨時持券到原購買店家付工本費更換一張全新的康寧玻璃。

( 特別注意:既有的同規格舊玻璃貼無論破損與否都必須保留好,並跟兌換券同步繳回原購買店家才能兌換 )

因為 imos 提供此舊換新兌換專案於換新時僅會酌收工本費 NT.150 元,幾乎可以說是直接「送一片新的康寧玻璃保護貼」給您,所以如果你本來就會買 imos 康寧保護貼、藍寶石鏡頭貼、軍規防震殼的話,那麼當iPhone 15 上市時,你什麼都不用多做,跟往常一樣到有參與活動的實體經銷店家同時購買這三款產品就好,就可以直接獲得一張【 imos 康寧玻璃保護貼兌換券 for iPhone 15 系列】的尊榮級兌換券,此券幾乎等同有 3 年的風險備案,可以讓你在不小心去摔破原本的康寧玻璃保護貼之後緩一口氣,直接帶回店家繳回舊片+兌換券+工本費 NT.150 元,師傅直接幫您換一片新的同款康寧玻璃保護貼並當場代貼到好,讓保護貼底下的原廠螢幕繼續平平安安的為你閃亮。

( imos 官方提供的此優惠為歷來折扣之最,所以選擇購買 imos Care 時不可再同時使用任何經銷商提供的會員折扣優惠,兌換券的相關使用規範請務必詳讀以保障自身權益 )

那麼,我們上市見!

 

資料來源:https://imos.com.tw/imoscareiphone15/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

如何檢驗真正鈦合金成份,鈦金屬與鈦合金差別

鈦合金「Titanium Alloy」的材料成本是高於純鈦的。

當然,這裡指的鈦合金是要以「鈦金屬為基底」再加入其它金屬和非金屬才得以稱之,而不是在以「其他金屬為基底」然後僅加入一點點鈦就可以稱為鈦合金的產品。

鈦合金「Titanium Alloy」種類近 30 種。

運用廣泛的鈦合金為 Ti-6Al-4V ( TC4 ) ( Ti64 )、64 鈦、Ti-5Al-2.5Sn ( TA7 ) 和工業純鈦 ( TA1,TA2 和 TA3 ),鈦合金價格十分昂貴,於是在需要高度安全性如航太產業、競賽產業用的零件、原型等特殊場合才會不計成本大量使用;例如鈦合金牌號 Ti64 > 64 鈦就被廣泛用於波音787的零件中。

純鈦金屬及鈦合金的優點:
1、強度 (抗拉強度/密度) 高,而密度僅為鋼的 60 %。
2、耐腐蝕性好,鈦合金在潮濕的大氣和海水中工作,其抗蝕性遠勝於不鏽鋼,但鈦對具有還原性氧及鉻鹽介質的抗蝕性差。

純鈦金屬及鈦合金的缺點:
鈦金屬提煉困難所以造成鈦合金成本昂貴,同時鈦金屬的低導熱性,使得鈦加工製程複雜,切削鈦金屬過程會產生過高的熱量,鈦的傳熱不良導致熱能直接傳遞到切削刃,使刀具迅速磨損且經常造成半成品同時損壞。

 

資料來源:https://imos.com.tw/applewatchultratitanium/

包膜 手機包膜iPhone 12 包膜iPhone 12 保護貼iPhone 12 鋼化玻璃iPhone 12 玻璃貼iPhone 12 mini 包膜iPhone 12 mini 保護貼iPhone 12 mini 鋼化玻璃iPhone 12 mini 玻璃貼iPhone 12 Pro 包膜iPhone 12 Pro 保護貼iPhone 12 Pro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玻璃貼iPhone 12 Pro Max 包膜iPhone 12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2 Pro Max 鋼化玻璃iPhone 12 Pro Max 玻璃貼 iPhone 13 包膜 iPhone 13 保護貼 iPhone 13 玻璃貼 iPhone 13 mini 包膜 iPhone 13 mini 保護貼 iPhone 13 mini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包膜 iPhone 13 Pro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玻璃貼 iPhone 13 Pro Max 包膜 iPhone 13 Pro Max 保護貼 iPhone 13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4 包膜iPhone 14 保護貼iPhone 14 玻璃貼iPhone 14 Plus 包膜iPhone 14 Plus 保護貼iPhone 14 Plus 玻璃貼iPhone 14 Pro 包膜iPhone 14 Pro 保護貼iPhone 14 Pro 玻璃貼iPhone 14 Pro Max 包膜iPhone 14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4 Pro Max 玻璃貼iPhone 15 包膜iPhone 15 保護貼iPhone 15 玻璃貼iPhone 15 Plus 包膜iPhone 15 Plus 保護貼iPhone 15 Plus 玻璃貼iPhone 15 Pro 包膜iPhone 15 Pro 保護貼iPhone 15 Pro 玻璃貼iPhone 15 Pro Max 包膜iPhone 15 Pro Max 保護貼iPhone 15 Pro Max 玻璃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