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26桌布下載】蘋果原廠iPhone高畫質桌布免費分享

就在 WWDC 2025 主題演講結束後,蘋果隨即釋出 iOS 26 首個開發者預覽版,新系統延續年度傳統,推出一系列全新 iOS 26 桌布,主視覺設計也完全呼應全新「Liquid Glass」(液態玻璃)設計語言,如果還沒打算更新升級,也可以直接用 iPhone 下載 iOS 26 桌布圖檔來套用。

最新 iOS 26桌布不僅只是一張圖,而是整個 Liquid Glass 設計語言的視覺延伸,主要強調透明、光學效果和動態回應,讓你每次在iPhone解鎖螢幕時,都如進入光與玻璃融合的動態空間。

要是不想等9月推出iOS 26正式版才能套用新桌布,現在可以直接用 iPhone 下載原廠原始 iOS 26 桌布圖檔,就算是在舊版 iOS 系統同樣也能輕鬆套用。

蘋果原廠iOS 26桌布下載(4K畫質)

【桌布下載方式】點開底下桌布連結後,長按圖片後,就能直接下載桌布,並且轉存至 iPhone 照片 App 內。

 

 

資料來源:https://mrmad.com.tw/ios-26-wallpapers-download

iOS 26 桌布 iPhone 蘋果

iPhone 預設翻譯改用Google即時翻譯設定教學

蘋果替iOS 18.4版本中推出了一項隱藏重大更新,首次開放iPadOS和iOS可將Google翻譯設為iPhone系統預設翻譯應用程式,這調整不僅提升用戶體驗,還能替習慣依賴Google翻譯服務的蘋果裝置用戶帶來極大便利,這次揪來分享如何將iPhone預設翻譯功能直接改為Google翻譯,讓你隨手都能用上Google即時翻譯。

Google翻譯改為iPhone預設翻譯有什麼好處?

蘋果內建的iOS翻譯App雖然簡潔易用,但在功能多樣性和語言支援上,依舊是不及Google翻譯,目前Google翻譯不僅支援超過100種語言,還提供拍照翻譯、語音即時對話、手寫辨識等進階功能,對於經常需要跨語言溝通的用戶會更便利。

過去iPhone用戶若想使用Google翻譯,每次都必須手動才能複製貼上文字進行翻譯,整個流程繁瑣且打斷使用體驗。

現在,從iOS 18.4以上版本後,就能允許將Google翻譯改成iPhone預設翻譯應用,直接藉由系統層級的翻譯需求(如選取文字後的翻譯選項或Siri翻譯指令)都將直接由Google翻譯處理,還能大幅提升效率。

修改iPhone內建翻譯系統需求

在開始設定前,請確認的裝置符合以下條件才有辦法修改iPhone預設翻譯功能:

系統版本要求:iPhone或iPad必須已更新至iOS 18.4/iPadOS 18.4或更高版本

Google翻譯App:確保從App Store下載或更新到最新版本的Google翻譯App,版本需要v9.8.011以上。

如果iPhone或iPad設備尚未更新至最新系統,請前往「設定」>「一般」>「軟體更新」進行升級,因為蘋果僅在iOS 18.4版本後才開放預設翻譯應用的更改選項。

如何將iPhone預設翻譯改為Google翻譯?

步驟ㄧ:進入iOS預設App頁面
首先開啟iPhone設定App,滑到最底點選「App」選項,並進入「預設App」設定。

步驟二:修改系統預設翻譯
接下來找到「翻譯」選項,並將預設翻譯App改成「Google翻譯」。在完成修改後,後續iOS系統將自動將所有翻譯需求導向Google翻譯App,無需再手動切換。

iPhone怎麼用Google翻譯預設功能?
只要將iPhone預設翻譯功能改成Google翻譯後,後續只要有任何翻譯,就都會直接透過Google翻譯來處理,就不會調用原生Apple翻譯工具。

像是可以透過Safari長按選取文字後點擊「翻譯」選項,系統將自動啟動Google翻譯而非Apple原生翻譯工具,這樣就能實現一鍵Google即時翻譯,省去還要複製貼上步驟。

為何蘋果要開放iPhone預設翻譯功能?
實際蘋果開放iPhone預設翻譯應用,主要是源於歐盟《數位市場法》(DMA)的監管壓力,該法規要求科技巨頭提供更開放的平台環境,雖然法規來自歐洲,但蘋果選擇在全球範圍內推行這項更新,就連同台灣等各國語系在都能受益。

除了能夠自訂預設翻譯外,iOS 18.4還同步開放了更多預設應用的替換選項,包括電子郵件、瀏覽器、簡訊和密碼管理工具等。

當然將Google翻譯設為iPhone預設翻譯應用,對於習慣用Google精準翻譯,調整這些設定就會更便利,還能大幅簡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整體使用體驗。

 

 

資料來源:https://mrmad.com.tw/iphone-default-translation-changed-to-google-translate

iPhone Google翻譯 蘋果 iOS 18.4 翻譯

Google 暗示新旗艦 Pixel 10 上市時間

Google 近日向少部分 Pixel 手機鐵粉寄出活動邀請,邀請參與九月初舉辦的「Pixel Superfans Insider Event」,疑似將提早展示新一代旗艦 Pixel 10 系列手機。

外媒《Android Authority》報導,早在本月初,Google 就曾向特定粉絲寄出名為「Pixel Penthouse」的獨家活動邀請,原定舉辦日期為 6 月 27 日,但近日同一批粉絲陸續收到 Google 官方寄發的活動異動通知,內容提及:「因不可預期的狀況,將無法再發出 Pixel Penthouse 的邀請,但我們將提供替代的獨家獎勵:誠摯邀請您參與 9 月 4 日舉辦的 Pixel Superfans Insider Event」。

儘管無法得知「Pixel Penthouse」活動延期的原因,但普遍外媒認為,作為替代方案的「Pixel Superfans Insider Event」極有可能會提供 Pixel 10 系列手機。

最新傳聞指出,Google 將於 8 月 20 日舉辦 Pixel 新機發表會,故 9 月 4 日的活動可能是讓特定粉絲能夠在上市前搶先體驗新手機。

綜合外電消息,Pixel 10 系列一大亮點是將搭載首款由台積電製造的 Tensor 處理器,預期在溫控、效能與續航表現方面將有明顯進化。

另有傳聞指出,Pixel 10 系列將支援 Qi 2.2 無線充電技術,並導入大量磁吸配件,同時透過 AI 技術強化影片拍攝、智慧助理等多項應用情境。

 

 

資料來源:https://3c.ltn.com.tw/news/62183

Google 手機 Google Pixel 10

iPhone 17 Pro 傳將帶來12項重大升級,登場倒數

根據供應鏈最新爆料,Apple 已著手準備 iPhone 17 系列的量產作業,預計將於今年 9 月如期發表。

隨著發表進入三個月倒數階段,iPhone 17 Pro 系列的相關規格也陸續曝光,外界普遍認為這將是近三年來升級幅度最大的一代,甚至還將迎來七年來首次的外觀大改。

根據《MacRumors》整理的資料,iPhone 17 Pro 系列預期將帶來以下 12 項重大升級:

鋁合金中框設計:可能採用全新「鋁金屬 + 部分玻璃」混合設計,質感與散熱表現皆有所提升。

大型矩形相機模組:將搭載帶圓角的大型矩形三鏡頭模組,辨識度更高。

新增天藍色配色:引入類似新款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選項。

更大電池容量:Pro Max 機型機身略為加厚,以容納更大電池。

A19 Pro 晶片:採用台積電第三代3nm製程,提供性能與能效的年度小幅升級。

Apple 自研 Wi-Fi 7 晶片:全系列搭載 Apple 自行設計的 Wi-Fi 7 晶片,取代原本的博通方案。

2400 萬畫素前鏡頭:四款機型皆標配升級前置鏡頭,有望提升自拍與視訊畫質。

4800 萬畫素長焦鏡頭:Pro 系列後鏡頭全面升級,拍攝能力再強化。

雙路影片錄製:可同時啟用前後鏡頭錄影,提升創作者應用彈性。

支援 8K 錄影:首次支援 8K 解析度影片錄製。

12GB RAM 記憶體:Pro 系列與傳聞中的 iPhone 17 Air 將搭載 12GB 記憶體,有助 AI 運算與多工表現。

散熱設計優化:全系列強化內部散熱架構,Pro 系列則導入均熱板,解決高階效能壓力。

從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iPhone 17 Pro 很可能是 Apple 多年來在設計與功能上的一大突破。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23792-iphone-17-pro-12-upgrades-new-design

iPhone 17 Pro iPhone Apple iPhone 17 Pro Max

NCC曝50W MagSafe無線充電快充 iPhone 17支援Qi2.2標準!

兩款尚未發表的 MagSafe 無線充電器已經提前在 NCC 資料庫現身,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最新公開的認證資料顯示,蘋果(Apple)似乎正準備導入下一代 Qi 2.2 無線充電標準,代表新款 Qi 2.2 款 MagSafe 充電器已進入量產前的認證階段,可能是為了 iPhone 17 提前準備。

NCC曝光Apple MagSafe Qi 2.2新款充電器

此次在 NCC 提前新曝光的兩款 MagSafe 型號為 A3503 與 A3502,分別搭載 2 公尺與 1 公尺長度的編織充電線,延續既有的白色磁吸圓盤設計,兩款機型分別已經通過現有 iPhone 機型測試。

根據蘋果官方送審的認證資料顯示,最高支援 15V x 3A 的充電功率,代表兩款 MagSafe 充電器皆支援 Qi 2.2 標準,為無線電力聯盟(WPC)即將推出的新一代 Qi 標準版本,也是承接 Qi 2.1 的技術升級款。

Qi 2.2 標準最大的亮點在於提升無線充電速度,根據 WPC 技術規格顯示,Qi 2.2 理論上可提供最高 50W 的無線充電功率,遠超目前 iPhone 所支援的 15W Qi 2 標準。

雖然 iPhone 16 系列已能在搭配 30W 有線充電器下透過 MagSafe 達到 25W 的充電功率,但 Qi 2.2 標準預期會替 iPhone 帶來更快充電速度。

Qi 2.2無線充電標準由蘋果領軍推動升級

Qi 2.2 作為無線電力聯盟(WPC)最新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將替無線充電技術帶來一系列實質性的升級。根據規格,Qi 2.2 標準將提供以下五大優勢:

最高可達 50W 的充電功率,大幅縮短充電時間
強化磁吸對準技術,實現更精準的裝置定位
充電效率提升、減少能源流失與發熱
全面向下相容舊版 Qi 與 Qi 2 裝置
多品牌通用設計,提高跨品牌的配件兼容性

除了 MagSafe 充電速度提升之外,Qi 2.2 標準也強化磁吸對準機制與整體充電效率,並維持對舊款 Qi 裝置的向下相容性,對於追求便利與效能用戶會是實質升級。

雖然 Qi 2.1 曾引入與 MagSafe 類似的磁吸機制,目前來看蘋果似乎選擇跳過支援 Qi 2.1 的產品,直接投入 Qi 2.2 技術整合,代表蘋果與 WPC 有高度合作默契,積極搶先部署下一世代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新 MagSafe 充電器支援 Qi 2.2,目前仍未有任何蘋果 iPhone 能夠支援支援 Qi 2.1 和 Qi 2.2 技術,從 NCC 認證資料中也能看出,該款新充電器可相容自 iPhone 11 至 iPhone 16 的多款機型,但在老機種上無法解鎖完整充電速度,主因在於其內部缺乏能對應高速充電的電源管理晶片(類似三星 PMIC)。

iPhone 17系列將支援Qi 2.2技術實現50W快充

目前蘋果尚未正式對外公布這兩款全新 MagSafe 充電器,通常出現在 NCC 認證資料庫,代表離上市時間已經不遠。

外界普遍預期,蘋果將於 9 月秋季發表會推出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屆時新款 MagSafe 充電器與 Qi 2.2 標準會共同亮相,屆時支援 50W 無線充電技術將成為這次新機最大亮點。

若新款支援 Qi 2.2 的 MagSafe 充電器正式上市,不只代表蘋果在無線充電領域持續領先,更可能對整個產業造成示範效應,成為未來各大品牌無線充電設計的共同標準。

高功率輸出、更智慧的調整機制、以及優異的相容性,意味著這波新技術不僅適用於蘋果生態系,也為 Android 陣營帶來新一波升級。

後續各大配件品牌也將準備積極布局 Qi 2.2 標準的產品,預估年底前,也將見到新一輪 MagSafe 無線充電設備的問世,至於 iPhone 是否能真正解鎖 Qi 2.2 所提供的 50W 無線快充,也將考驗蘋果對充電技術的取捨。

 

 

資料來源:https://mrmad.com.tw/iphone-17-50w-qi22-magsafe-wireless-charging-ncc

無線充電 iPhone 17 Qi2.2 MagSafe

蘋果 iPhone 17 改名 iPhone 2025 真相

隨著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 WWDC 2025 即將於台灣時間6月10日凌晨1點揭幕,近期也傳出蘋果將旗下作業系統統一改用年份命名法,外界也對今年新品 iPhone 17 系列命名感到好奇,甚至有網路傳言指出iPhone 17或將更名為「iPhone 2025」,也瞬間引發網友熱議。

iPhone 17命名傳言背後:數字還是年份?
據悉蘋果今年會將iOS、macOS、watchOS等系統版本號碼改成與年份命名法,如iOS 26、macOS 26、watchOS 26、tvOS 26等,這種命名方式將使產品更具年度識別度,也讓某些網友異想天開猜測,蘋果也會將iPhone 17改名稱為iPhone 2025,嘗試以全新策略刷新品牌形象。

《彭博社》知名科技記者Mark Gurman公開反駁此說法,認為iPhone改成年份命名的可能性不大。

他指出,iPhone作為蘋果最核心、最具品牌資產的產品,消費者對iPhone傳統數字命名已習以為常,若是改成 iPhone 2025,恐讓舊款機型顯得過於陳舊,甚至影響購買意願。

就連蘋果官網仍在銷售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若名稱也直接稱作 iPhone 2023,原有消費者的心態也會受到重大負面影響,更會打亂產品週期排列特色,也容易造成混亂。

揭開蘋果命名策略與用意

至於為何要在 2025 年將所有系統改成年度?到底背後有什麼用意,Gurman認為主要是蘋果為了轉移外界關注焦點所採取的最新策略。

近年來,蘋果主打的AI智慧功能Apple Intelligence進展緩慢,面對Google、OpenAI及微軟等競爭者顯得相對落後,希望借由系統版本命名的改變,營造出重大革新與進步的氛圍,有助於淡化自家AI發展上的劣勢,就能成功轉移焦點。

目前整體來看,iPhone 17不會改名為iPhone 2025,iPhone系列仍將維持傳統數字命名,蘋果在WWDC 2025預計將以作業系統的命名調整與新功能亮相,為市場注入新話題與期待。

 

 

資料來源:https://mrmad.com.tw/iphone-17-renamed-iphone-2025-apple-wealth-secret

蘋果 Apple iPhone 17 iPhone iPhone 2025

三星 Galaxy S25 Edge 開箱

如果你在意手機性能,又希望外型纖薄易拎,最近上市的 Samsung Galaxy S25 Edge 值得留意。

它主打 5.8mm 超薄機身,重量僅 163 克,在一眾動輒 220 克以上的旗艦機中,稱得上輕盈無負擔。

手機日前正式上市,售價 $8,398,今次開箱實測這部新機,帶大家了解這款手機在輕薄設計下,能帶來哪些便利,又必須在使用上作出什麼取捨。

如果你正考慮入手,不妨參考一下本文。

如果你就是想要大螢幕旗艦定位款式,但又想要極致輕、薄的外觀設計,那麼全新的 S25 Edge 幾乎是現階段唯一符合這樣需求的選項。

開箱外觀

Galaxy S25 Edge 是三星目前最纖薄的旗艦,尺寸 158.2 x 75.5mm,厚度僅 5.84mm。

即使早有心理準備,拿到手還是會驚嘆其纖薄。

手機重量只有 163 克,放入口袋或長時間使用都無負擔,尤其對習慣用小拇指托機的用戶,能明顯感受到輕鬆感。

外型延續三星極簡風,搭配鈦金屬邊框和第二代 Gorilla Glass Ceramic 背蓋,並支援 IP68 防塵防水,日常使用更安心。

螢幕採用 6.7 吋 Dynamic AMOLED 2X 面板,解像度 1440 x 3120,支援最高 120Hz 自適應更新率,有助省電。

超窄 1.32mm 邊框設計加上高亮度表現,即使在戶外陽光下也清晰,無論是滑網頁、看影片或玩遊戲,視覺體驗都相當出色。

包裝盒內容除了手機,配件有充電傳輸線、卡針以及說明書。

Galaxy S25 Edge 具備 6.7 吋螢幕,跟 S25+ 的螢幕尺寸一樣大,但機身卻只有 163g,整整少了 27g,因此拿在手上特別可以感受到它的輕盈。

輕盈機身對於單手握持的使用者顯得相當友善,如果你剛好也跟筆者一樣,習慣這樣用手指尾托住手機,可以明顯感受到負重感大幅降低。

電源鍵跟音量鍵都設計在機身的右側,而 5.8mm 的超薄機身設計也讓握感大幅提升,尤其從側面看更能感受到它的纖薄之處。

底部配置了 SIM 卡槽、咪高峰、Type C 充電傳輸孔、喇叭。

頂部則配置了咪高峰。另外可以看到由於機身超級纖薄,因此顯得鏡頭突出的幅度還蠻明顯的。

SIM 卡槽支援雙實體 Nano SIM 卡,不支援 eSIM。

6.7 吋窄邊框大螢幕搭配 3120 x 1440 解析度與高亮度的特性,用來看影片或玩遊戲的視覺體驗都是屬於表現出色的前段班水準。

性能與續航

性能部分,S25 Edge 搭載的是 Snapdragon 8 Elite for Galaxy 晶片,加上 12GB RAM,至於儲存空間則有 256GB 與 512GB 兩種版本。

我們實際透過常見的 Geekbench、3Dmark、PCmark 來做測試,測試成績都很出色,皆符合現階段旗艦等級的表現,就算是用來高負載的大型 3D 手遊也能勝任。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我們擔心那麼薄的手機在重載的情況下可能會很容易發燙,但實際上這款手機跑效能測試的時候機身發熱並不算明顯,而且跑完也可以很快降下溫度,因此不需要因為超薄機身而擔心過熱的問題。

不過超薄機身也有代價,Galaxy S25 Edge 的電池容量只有 3900mAh,充電功率最高僅支援 25W。

實測播放線上影片一小時耗電 9%,推算滿電續航約 11.1 小時。

表現雖不至於太差,但仍稱不上理想。

對於需要長時間外出或無法隨時充電的用戶,相信要另備行動電源。

相機

相機規格部分,Galaxy S25 Edge 主鏡頭是 2 億像素 ISOCELL HP2 感光元件,搭配 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自拍則是支援自動對焦的前置 1200 萬像素鏡頭,沒有具備望遠鏡頭自然是這款手機的一項缺憾,不過兩億高像素的主鏡頭一定程度彌補了一些缺憾,因為這顆 1/1.3 吋的主鏡頭最高則可達到 10 倍數位變焦,而且就算開啟數位變焦到 4 倍焦段,都還是維持相當令人滿意的畫質表現,而且無論在日、夜間場景都有穩定的成像表現,因此使用起來會讓人聯想到當年 Pixel 手機只有主鏡頭也相當能打的情境。

而這款手機在錄影的規格也給的很強大,前後三顆鏡頭都支援 4K 60fps 錄影規格,其中的主鏡頭還可以達到 8K 30fps。

因此,雖然這款手機沒有望遠鏡頭,但在相機的體驗上還是很有旗艦機的水準,這部分可以說是超乎我們預期的表現。

另外,這款手機在使用相機的時候,機身溫度上升的情況會比較明顯,不過都還在可以接受的溫度範圍。

主相機採用大感光元件的 2 億像素主鏡頭,搭配 1200 萬像素超廣角,實際的拍照體驗比預期好,這套解決方案也很適合放在細摺機上,透過高解析度大感光元件主鏡頭的裁切,獲得較實用的數碼變焦成像,正好可以稍微緩解無法配置望遠鏡頭的遺憾。

這顆前鏡頭支援自動對焦功能,因此雖然 1200 萬像素不算高,但實用性卻比那些 3200 萬像素卻沒自動對焦的前鏡頭出色許多。

重點是這個前鏡頭不但能拍攝 4K 60fps 畫質,甚至還支援拍攝 LOG 格式影片。

手機的拍攝介面相對簡約,拍照預覽窗提供 0.5X、1X、2X 快速鍵,整體使用上都還蠻符合操作邏輯。

0.5X、1X、2X、4X、10X 主相機各焦段實拍成像。

可以發現這顆兩億像素的主鏡頭在日間場景數位變焦上的畫質還不錯,4 倍以內都有不錯的成像表現,即使放大到 10 倍都還是可用的畫質,不過如果是工作需求,建議還是不要超過 5 倍。

這款手機的拍照能力確實不錯,在日、夜間場景都可以穩定發揮,而且就算開到四倍數位變焦的成像都還是很是相當可用。

建議各位可以點擊放大看原圖,因為小圖會有壓縮喔。

小結:輕薄又強悍,但電池確實是弱項

Galaxy S25 Edge 瞄準重視輕薄設計與外觀質感的用戶,適合講究手感、經常攜帶,並在意日常流暢體驗的人。

如果你對續航有高需求,或需長時間遊戲、專業攝影,這款手機的電池表現和缺少望遠鏡頭的話,它對你來說可能不夠理想。

但用來追劇、滑社群、拍日常照,甚至輕度遊戲,其表現仍算十分稱職,搭配三星完善的 AI 功能,在 Android 陣營中仍相當具競爭力。

整體而言,Galaxy S25 Edge 適合預算充足、偏好時尚科技感與輕薄手感,重視日常拍攝和影音娛樂的用戶。

如果你想要超輕巧機身、大螢幕和旗艦性能,在 iPhone 17 Air 上市前,相信這是唯一的選擇。

 

 

資料來源:https://www.eprice.com.hk/mobile/talk/4523/225333/1/rv/samsung-galaxy-s25-edge-review#google_vignette

Galaxy S25 Edge 三星 Samsung

蘋果提前開發iOS 19等新系統,是替2025年新iPhone17而準備?

根據《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最新報導指出,蘋果已經開始為2025年推出的主要作業系統進行研發,包括iOS 19、macOS 16、watchOS 12和visionOS 3,開發代號分別為「Luck」、「Cheer」、「Nepali」和「Discovery」。

就算iOS 18才剛在今年6月的WWDC 2024上發表,蘋果一向以超前部署聞名,都會提早為新版作業系統做好準備,不過今年可算是出乎意料,提前一年替新系統進行開發,那麼蘋果提前開發 iOS 19 等新系統,到底是為何呢?

據 Gurrman 表示,蘋果提前開發啟動新版 iOS 19、macOS 16、watchOS 12 和 visionOS 3 系統開發算是符合正常時間表,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替 2025 年新產品而提前準備策略,需要在新款 iPhone、iPad 等新設備上測試,以便與新款設備能同步上市和確保功能正常運作。

有關 iOS 19 的具體新功能尚未有相關消息,不過從目前蘋果將在明年推出的 iPhone 17 ,當前也有不少消息傳聞,包括 iPhone 17 Pro 系列將率先搭載螢幕下 Face ID 臉部技術,進一步提升全螢幕 iPhone 設計,將成為首款擁有螢幕下 Face ID iPhone 機種,就需配合 iOS 19 系統進行硬體測試與優化,才能確保 iPhone 在解鎖辨識能保持正常。

同時 Gurman 也表示,Apple Vision Pro 頭戴設備會在 visionOS 3 新系統中,首度引入 Apple AI「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報導也指出,蘋果也打算推出類似「Apple Intelligence+」付費方案,就如同iCloud類似,能夠讓獨特人工智慧功能採用訂閱制收費。

 

 

資料來源:https://mrmad.com.tw/apple-develops-new-ios-19-system-early

iOS iPhone 17 iOS 19

iPhone 17 Pro Max 實機照現身,外觀四大亮點和保護殼揭秘

蘋果(Apple)今年將推出的iPhone 17系列手機陣容已逐漸明朗,其中最受矚目的超薄機型iPhone 17 Air(或稱iPhone 17 Slim)以及升級相機模組的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將為我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近日知名爆料大神Majin Bu在社群平台上曝光了iPhone 17 Pro Max的實機影片,顯示這款旗艦機型的厚度將比現行iPhone 16 Pro Max更加厚實,同時背面造型也明顯不同。

從Majin Bu分享的33秒實機上手影片中可以看到,iPhone 17 Pro Max從各個角度展現外觀設計,依舊維持三鏡頭配置,但仔細觀察可發現其圓角設計與iPhone 16 Pro Max略有不同,整體外觀稍微更剛硬。

最獨特在於 iPhone 17 Pro Max 相機模組有明顯重大變化,就如先前爆料消息所述,蘋果將替 iPhone 17 Pro 系列相機模組採用了長條型設計,直接延伸到整個背面頂端,就類似Google Pixel 9相機模組設計,如今這造型大致已經能夠確定。

如果將 iPhone 17 Pro Max 和 iPhone 16 Pro Max 相比較,更能發現這次相機模組設計也更平穩,不像是之前集中在左上角,沒裝保護殼情況下,會導致放桌面容易出現翹翹板情形。

在厚度方面,iPhone 17 Pro Max的機身厚度預計將達到8.725mm,如果肉眼來看,相較於當前iPhone 16 Pro Max的8.25mm明顯更厚些,會導致這樣變動,主要是為了容納更大容量的電池以及整合全新均熱板散熱系統,以提升續航力和散熱效能。

在相機規格部分,iPhone 17 Pro和Pro Max預計將搭載相同的前後鏡頭模組,包括48MP主鏡頭(1/1.3吋感光元件)、48MP超廣角鏡頭,以及提供5倍光學變焦的48MP望遠鏡頭,前鏡頭也將從現行的12MP升級至24MP。

基本上 iPhone 17 Pro Max 除了鏡頭模組相較有明顯大變化外,這次機身側邊和底部開孔射擊也大多維持一致設計,瘋先生也額外發現 iPhone 17 Pro Max 頂部麥克風聽筒,似乎比起iPhone 16 Pro Max 聽筒更長。

這次Majin Bu也同步展示四款iPhone 17系列裝上保護殼樣貌,能夠發現最明顯變化還是集中在於 iPhone 17 Air 和 iPhone 17 Pro系列,這次保護殼廠商也針對全新外觀推出不同造型設計,以及鏡頭貼配件。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將取消iPhone 17 Plus機型並改以iPhone 17 Air取代,將會形成iPhone 17、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四機型陣容,詳細可參考之前瘋先生所製作的外觀設計爆料影片。

 

 

資料來源:https://mrmad.com.tw/new-apple-iphone-17-pro-max-leaked-photos-design

iPhone 17 Pro Max iPhone 17 iPhone 17 Air iPhone 17 Slim iPhone 17 Pro iPhone Apple

傳iPhone 17 Air輕薄機身有望搭載A19晶片

當今手機大戰下,除了功能多樣化、搭載AI,今年主要較勁的新興項目想必就是主打「輕薄」,而蘋果新一代iPhone 17系列據傳將推出超薄版本「iPhone 17 Air」,有望搭載最新A19晶片與12GB記憶體,以輕巧機身挑戰三星Galaxy S25 Edge。

據外媒CNET報導指出,iPhone 17 Air厚度僅5.5毫米,重量約145克,螢幕尺寸6.6吋,並可能在今年9月秋季發表會亮相。

雖相機功能可能較Pro機型有所縮減,但前置鏡頭將升級至2400萬畫素,續航力也有望因矽陽極電池技術提升。

蘋果iPhone 17系列即將於今年秋季發表,最新傳聞聚焦於其中的超薄版本「iPhone 17 Air」,也有消息稱其可能被命名為「iPhone Slim」。

該機將搭載蘋果最新的A19晶片,預計會配備12GB記憶體,性能媲美Pro機型,基礎款則維持使用A18晶片與8GB記憶體。

面對三星Galaxy S25 Edge的強勢競爭,蘋果力求在輕薄設計與高性能間取得平衡。

據彭博社報導,iPhone 17 Air厚度僅5.5毫米,遠薄於iPhone 16 Pro的8.25毫米,重量約145克,僅略重於iPhone 13 mini,為蘋果歷來最輕薄的iPhone之一。

螢幕尺寸為6.6吋,介於iPhone 16 Plus(6.7吋)與iPhone 16 Pro(6.3吋)之間,是否搭載Pro Motion高刷新率螢幕尚未明朗。

相機部分,iPhone 17 Air可能只配備單鏡頭設計,與目前售價較低的iPhone 16E相似,缺少超廣角與5倍望遠鏡頭,這是為了配合超薄機身所做的取捨。

不過前置自拍鏡頭將升級至2400萬畫素,提升自拍畫質。

續航力方面,雖然機身變薄通常意味著電池容量縮小,但外媒報導指出,iPhone 17 Air將首度採用矽陽極電池技術,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實際容量有望比標稱的2800mAh增加15%至20%,延長使用時間。

提及價格,傳聞iPhone 17 Air售價約900美元,與現有Plus系列相近,但因美中貿易關稅壓力,蘋果可能調漲整體iPhone價格。

蘋果已將部分生產線移至印度以避稅,但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將生產回流美國,未來價格走勢仍具不確定性。

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與Jeff Pu均指出,iPhone 17 Air將是Plus系列的替代品,而非Pro系列的升級版本。

該機將搭載新金屬鏡頭技術,縮小Face ID感測器與動態島尺寸,並配備超窄邊框與專屬相機控制按鈕,強調輕薄與操作便利。

儘管目前消息多為傳聞,蘋果新機的最終規格仍待官方正式公布。

市場期待這款兼具輕薄設計與強大性能的iPhone 17 Air,能為用戶帶來嶄新體驗。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nice.com.tw/techmanage/3c/175482/

iPhone 17 Air iPhone 17